第3版:综合新闻

高平市寺庄镇:用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 清廉助力文旅融合发展

  高平市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拥有“神农炎帝故里、长平之战发生地、中国古建博物馆、上党梆子之乡”四张文化脸谱,是一个抓一把泥土都能渗出文明汁液的地方。
  近年来,高平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成功打造了喜镇苏庄、书香良户、沟北寻梦小镇等一批特色品牌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寺庄镇紧跟高平市委、市政府步伐,结合全市“清廉单元”创建,深挖乡村清廉文旅资源,打造特色清廉村居,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联农带农促增收,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高平实践的新路径。

伯方村 家风廉政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寺庄镇伯方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村内文物古建众多,保留下来的明清大户老院涉及毕家、刘家、裴家等13家姓氏,还有伯方文庙、佛庙、戏台、仙翁庙、祖师庙、三观阁、南阁等多处元明清庙宇和古建。村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一批优秀的家风廉吏乡贤代表人物,如一代廉吏毕振姬,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代表毕腊英等。
  寺庄镇党委结合实际,深入挖掘当地人文资源,将家风廉政文化教育和古建资源融为一体,在伯方打造了“一场五馆”的家风廉政教育基地,大力宣传弘扬廉吏文化、红色文化、时代楷模家风文化,以清廉村居创建为载体,多举措推动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成功“破题”。
  家风廉政教育基地吸引了市内外300余家单位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多所学校师生在这里开展研学活动,上万群众到伯方采风休闲。村民家庭式小粉加工、小米、杂粮、梨片、梨干等农副产品也打开了销路,产业发展更加多元。

釜山村 乡村治理提升促进文旅康养发展

  釜山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历史厚重,是中国传统村落。2021年,随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开通,釜山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镇村两级借势发力,围绕清廉村居建设,深入开展强监督促基层治理提升专项行动。坚持党建引领,成立“老哥”服务队,入户走访常态化;严格执行“五个管住”制度要求,深入开展“三资”清查,梳理规范合同;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宣传,不断完善干部权力运行流程,为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釜山村与农投集团深度合作,重新修缮了棋盘六院、宣圣庙、古村一条街等一批基础建设,成功打造了钱币博物馆讲述145造币厂的文化故事,将非遗融入古建民居院落打造文化大院……通过古建的活化利用,激发了乡村发展新动能。
  如今的釜山已形成集山水观光、餐饮休闲、古村民宿、时代体验、果蔬采摘为一体的乡村文旅业态,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质的突破,片区内1800人实现就业增收。

伞盖村 红色革命教育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伞盖山底自然村位于发鸠山下,寺庄西北角,丹水之源。这里自然风光优美,红色文化氛围浓厚,是一级英雄崔建国的出生地。
  2022年8月以来,寺庄镇深入挖掘崔建国红色革命事迹,成功打造了崔建国故居。开馆以来,先后接待省、晋城市、高平市各类单位600多家,党员干部8万余人,成为中小学研学教育基地、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晋城市党史教育基地,山西科技学院和山西国际商务学院也先后在此挂牌成为教育及研学基地。
  随着学习参观的热度不断提升,小山村成了新的网红打卡地。村民的蜂蜜、小米、土鸡蛋、梨果、野菜等土特产供不应求,丹源水厂也即将进驻,村集体收入有了新的增长路径。
  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寺庄镇打造了“家风廉政教育基地、釜山精品康养片区、崔建国故居”廉政教育精品旅游线路,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处处可游、步步有景,以片区发展带动全域振兴。
  寺庄镇将持续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挖掘包括清廉家风资源在内的乡村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培育特色文化品牌,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为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增色。

苏红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7-05期

  • 第2024-07-02期

  • 第2024-06-28期

  • 第2024-06-25期

  • 第2024-06-21期

  • 第2024-06-18期

  • 第2024-06-14期

  • 第2024-06-07期

  • 第2024-06-04期

  • 第2024-05-3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