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大暑将至,全国各地即将迎来新一轮的高温天气。同时,此刻正值暑期毕业季,不少同学和家长们都已将出游提上了议程。假期难得,在大家尽情游玩之时,也要切记提防夏日常见的重要急症——中暑。
什么叫做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度和高湿度环境持续作用下,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被打破,出现体温调节障碍等一系列热损伤综合征,从而引发机体功能紊乱。
通俗一点讲,就是热量聚集在体内无法及时散发出去,就像高压锅一样闷在了身体里面,从而会造成一系列的机体功能损害。
中暑按照症状由轻到重可以分为三类: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及重症中暑。
一、先兆中暑 先兆中暑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口渴多汗、疲乏恶心、胸闷气短、注意力不集中等,但体温通常<37.5℃,症状不具备特异性,容易与感冒混淆。
二、轻症中暑 除了先兆中暑的一些症状以外,还往往伴随着皮肤灼热、面色潮红、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等情况,体温可升高至38℃左右。如若处理及时,症状及体温大多可在4小时内恢复正常。否则极有可能进展为重症中暑。
对于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患者需尽快移步至阴凉通风处休息,同时摄入充足含电解质的清凉饮品,得当地处置后可以很快恢复过来。
三、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根据其不同表现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种。
热痉挛:因身体大量出汗导致水盐丢失,血液中血钠含量过低,引起四肢、腹壁等处肌肉痉挛。
热衰竭:因大量出汗、中枢神经疲乏引发循环障碍,常表现为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头痛、烦躁不安、乏力、协调力下降等,但体温升高通常低于40℃,如继续加重很快会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重症中暑里最严重的类型,机体核心温度(肛温)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意识障碍(昏迷、呼喊无回应)、多脏器功能障碍等极其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死亡率高达50%以上。
中暑后应该怎么办?
中暑后首先要脱离高温环境,寻找阴凉地区、解开中暑人衣物进行下一步急救措施。
降低体温:降温是救治中暑最有效且最重要的方法,保持环境空气流通,并用身边一切可能的资源进行降温,无论是风扇或空调,还是毛巾湿敷、冰敷、冷水浴,甚至冰水浴都是可以选择的。需要注意的是:降温时,不建议使用退烧药物和酒精进行降温。
补水补液:如果患者意识恢复清醒,可以适量口服补充水分;若医疗条件允许,应以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的方式进行补液。
对于热射病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在完成上述降温措施的同时,请不要忘记拨打120求助,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治疗。
中暑怎么预防?
1、做好行程规划
提前关注所在地区的天气情况,并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
2、做好防晒措施
遮阳伞、太阳镜、防晒霜,以及轻薄、宽松、浅色的夏装都是避免中暑的极佳选择。
3、及时补充水分
当人觉得口渴时,身体其实已经处在缺水状态下。所以在户外活动时,需备好补液饮品,根据个人需求每间隔2-3小时进行补水是十分必要的,建议一次300-800ml,大量出汗时最好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
4、常备防暑药物
记得外出时,在自己的随行背包里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药物,比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菊花和金银花茶等。
5、加强身体锻炼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坚持适当锻炼,保持活力。应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房内,在高温天气适当出去走走,可以增强自身热耐受性。
6、树立安全意识
避免出入人员聚集、密闭狭窄、通风不畅的环境;在外期间切忌将小孩或宠物独自留在车内,避免因闷热或缺氧而导致意外发生;避免饮酒后在高温天气下进行剧烈活动。
7、提前耐热训练
如果因为特殊原因需要长期处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可提前进行热习服训练。
山西盈康一生总医院 急诊科 王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