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美丽)“这么多年,我们管理的这块地亩产超过3800公斤都难,周围的农户平均产量一般都在3000-3500公斤。今年应用马铃薯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亩产超过4480公斤,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日前,文水县田园薯业合作社负责人胡宇刚说。
7月17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大同综合试验站、山西省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与文水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联合组成测产专家组,对在文水县田园薯业合作社创建的“早熟马铃薯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示范田”基地进行实收测产工作。
本次测产采用实收与抽样测产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专家组严格按照科学、规范的测产流程,在文水县北张乡东宜亭村50亩沃土5号高产示范田中选取代表性地块进行实收测产,实收面积1.096亩,平均亩产4487.7公斤;另外,在刘胡兰镇上段村100亩示范田随机选取5个田块进行取样测产,每个取样点面积为22平方米,按照大中小薯进行分拣、称重、去杂,平均亩产为4613.8公斤,商品薯率达到85.13%。新引进3个早熟品种,测产亩产均在4500公斤以上,其中中早35 最高亩产达到4662.6公斤,增产潜力巨大。
2024年,马铃薯市场价格由2023年2.10元/公斤下降到1.28元/公斤。测产结果按照亩产4487.7公斤,商品薯3820.4公斤计算,马铃薯总收入为5223.75元 ,收益为1623.75元;加上10月份西蓝花产量一般在1300-1400公斤,价格3.0-4.0元/公斤,亩收益在2000元左右。尽管今年遭遇历史罕见的干旱及市场价格低谷影响,但预计每亩总收入仍将达到3600元以上。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土豆革命”战略部署,山西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自2021年重塑重构以来,一直在文水县布局早熟马铃薯水肥一体化高效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如何在节水节肥基础上保证产量,实现高产高效绿色生产,是体系首席专家白小东和20多位专家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与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大同综合试验站协同联动,专家团队引进新品种、新装备,攻关新技术、新模式,充分利用当地牛粪有机肥沃土肥田,初步形成了山西早熟马铃薯水肥一体化高效种植技术模式。
今年,省马铃薯产业体系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安排,针对我省早熟马铃薯生产的瓶颈问题,以文水县为代表的早熟马铃薯为追求高产,存在水、肥、农药过量使用,水肥药利用效率低、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省马铃薯体系联合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大同综合试验站联合攻关,提出既要节水减肥减药、也要创建高产的目标,把专家产量、试验田产量转变为大田产量,推动大面积提单产。
文水县田园薯业专业合作社作为当地马铃薯龙头企业,为当地马铃薯生产起到积极示范带动作用,最早建立了“早熟马铃薯+西蓝花”一年两作新模式,带动周边地区近万亩的生产规模,“特”“优”产业品牌效应凸现。今年,省马铃薯体系与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大同综合试验站在田园薯业合作社联合建立高产高效示范田100亩,辐射推广3000亩,以鲜食型品种“沃土5号”“实验1号”等为主导品种,集成应用北斗导航辅助驾驶播种、高垄双行覆膜种植、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无人植保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在今年早熟马铃薯整个生长周期无有效降水的大旱之年,仍取得了示范田平均亩产4487.7公斤,辐射田平均亩产4092.3公斤的高产纪录,证明山西早熟马铃薯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技术已经成熟,该技术将为推动山西马铃薯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