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我与《山西农民报》结缘相伴39个年头了,竟占了我人生63个春秋的多半,也占了咱报75岁的一半。近日,当我看到报社举办创刊75周年纪念征文活动时,感慨万千,思绪一下子流进吃了一辈子“新闻饭”的岁月长河……
我在学生时代是有名的“瘸腿”:偏重文史,而数学、英语落后,以至于两年高考都名落孙山。无奈,1983年8月我顶替父亲成了一名正式职工,在横水镇供销社门市部站柜台。也正因为自己上学时在作文上小有名气,三个月后,我被调整到供销社机关做干事。
1985年5月,不忍写作功夫消退的我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开始自学新闻写作知识,尝试着先给县广播电台,后给省、市报社、电台投稿。经过5个多月60余次的泥牛入海,当年10月初的一天,我突然看到自己和李金平合写的《靠补鞋过上好光景》竟然刊登在《山西农民报》上!一直支持我写作的爱人也非常激动,和我一起看起报来。从那天起,我工作之余采访写作的劲头越来越足。
1986年11月29日,《山西农民报》在一版头条用半个版发表了我写的通讯《王兴俊闯西安》,编辑除加了“编者按”,还插了三段“编报人说”,在那个报纸为“王”的时代引起了轰动,竟有十几个绛县农民甚至下岗职工想方设法找到我,详细了解横水镇周家庄村农民王兴俊闯荡西安卖刀削面赚钱的情况,打听他的地址投奔他,离乡闯天下。
更让我做梦也想不到的是,《王兴俊闯西安》发表后,横水供销社主任王怀珠突然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广瑞,现在团县委、横水镇、冷口乡都想调你,你想去哪里?”突如其来的喜讯让我半天才回过神来。在领导的建议下,我第二天一早来到绛县团县委报到。
人常说:站得高,看得远。我被借调到团县委后,主要负责宣传工作,真是如鱼得水。在团县委两年时间,便在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新闻作品800余篇,那是多么激情而惬意啊!
1988年11月3日,我离开团县委,调到绛县县委办公室从事党务信息工作。作为职工身份,我被组织上破格提拔,近30年时间,先后担任过县委督查室副主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通讯组组长、县广播电视局局长、县广播电视台台长,成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记者。
从1985年10月2日我和文友在《山西农民报》发表第一篇文章算起,39年来,我共在各级各种媒体上发表稿件5000余篇、480余万字,有64篇获得中国新闻奖、全国农民报新闻奖、山西新闻奖一等奖等,仅在《山西农民报》就发表新闻作品680余篇。
3年前,我退休了,迄今仍活跃在新闻领域。每每想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就很自然地想起我在《山西农民报》见报的第一篇稿件和编发这篇稿子的原总编室副主任董蔚民等老师,想起23年前陪同现任山西农民报社社长米厚民在绛县采访的日子,想起关心、支持我的历任《山西农民报》领导翟翠明、王涛、刘桂梅等和张美丽、柴俊杰、白慧磊等记者朋友……
《山西农民报》永远是我的人生好伴侣!
绛县关工委副主任 张广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