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的长河中,75年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山西农民报》而言,这75年却是一部承载着无数故事与希望的厚重篇章。而于我,这份报纸也早已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初识《山西农民报》是在1996年夏季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当时,我在村里的阅览室里偶然翻到了这份报纸,那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字和生动真实的案例瞬间吸引了我。“她”就像一位亲切的老友,用质朴的语言讲述着农村的大事小情,传递着实用的农业知识,分享着农民的喜怒哀乐。
从那以后,我与《山西农民报》结下了深厚的缘分,每一期我都不会错过。报纸上丰富多样的内容,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如获至宝。那些关于农业新技术、新政策的报道,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农业的大门。
那些年,《山西农民报》是我学习农业知识的启蒙老师。无论是病虫害的防治,还是农作物的选种培育,报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如同及时雨,滋润着我渴望知识的心。
后来,我到县烟草办工作,下乡指导农民种植烟叶成了我的日常工作。记得有一次,一户农民的烟叶不幸遭遇了病虫害,他们忧心忡忡,满脸无助。焦虑万分之时,我在《山西农民报》找到了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并严格按照上面的指导进行操作,最终成功地帮助农户化解了危机。
除了实用的农业知识,《山西农民报》还为我们展现了农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以及那些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那些勤劳善良、坚韧不拔的农民形象仿佛一盏盏明灯,时刻激励着我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毫不退缩。“她”架起了农村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让更多的人听到了来自农村的声音,看到了农村的变化与发展。
2018年,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正值党中央决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开局之年,我第一时间找到了我的老师——《山西农民报》。我从这份报纸中不断汲取知识、获取最新信息,深入了解农村发展的新方法、新项目、新政策。在“她”的指引下,我带头成立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中药材,积极发展农村经济。
2022年,因身体抱恙,我不得不辞去了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在家中安心养病。生活节奏的突然放缓,让我在最初的日子里颇感不适。在这段宁静的时光里,《山西农民报》忠实地陪伴着我。而这次,吸引我的是报纸上的乡土文化栏目。
赋闲在家,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回忆。生活片段、人生百态如同一幅幅画卷在眼前展开。我决定拿起放下多年的笔,将这一切记录下来。
从最初的生疏到逐渐熟练,从斟字酌句到文思泉涌,一篇篇文章在我的笔下诞生。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将它们投向了《山西农民报》的乡土文化栏目。每当发出一篇稿件,便充满期待。而当看到自己辛苦付出写成的文字,通过《山西农民报》这个平台变成了铅字,心中涌现出的是无尽的喜悦与自豪。一篇、两篇、三篇……先后竟有多篇文章得以发表,这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与信心。
2023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山西农民报社举办的“融媒体宣传助力乡村振兴培训班”,通过学习,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提高了技能,开阔了视野。并在学习现场,收获到一张极具纪念意义的《山西农民报》创刊号的影印件。
我衷心地感谢这份报纸。“她”陪伴我成长,为我带来知识和希望,让我在迷茫时有了指引,在挫折时有了勇气。未来的日子里,我期待《山西农民报》能够继续与我们同行,不断创新发展,用更丰富的内容、更接地气的视角服务“三农”,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绛县南樊镇迁桥村原党支部书记 赵朝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