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综合新闻

智慧农业“参北斗” 平城区种玉米出了名

  时代在变,农村在变,农业生产也在变!大同市平城区小南头街道西谷庄村,这个平时默默无闻的城郊农村,今年出名啦!
  在西谷庄村的田野大地上,科技正为这片土地上的玉米生产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力量。这里的拖拉机装上了“智慧之眼”,焕发出新的活力,从播种到收割,从浇水到施肥,从田管到植保,整个玉米生产流程都闪耀着科技的光芒。
  今天的拖拉机,早已不是昔日的拖拉机。因其安装了接收北斗卫星信号接收设备而实现更新换代,通过多颗卫星信号时差,实时获取精确的经纬度和高度数据,精准定位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通过北斗卫星导航,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大动力。
  在春光明媚的播种现场,拖拉机在北斗系统的指引下,如同拥有了一双精准无误的“眼睛”。农民根据预设的种植方案,设定好播种路线和间距参数,北斗系统就能引导拖拉机在田间笔直行驶,确保每一粒玉米种子都能按照规划好的间距准确落入土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和质量,为玉米苗齐苗壮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烈日炎炎的夏季管理中,智能灌溉设备派上了大用场。通过互联网调控,设备能够精准确定每一块田地的不同区域位置,再结合土壤湿度传感器反馈数据,系统自动规划出最优化的灌溉路线和水量分配方案。既能保证干旱区域得到充足水分,又能避免过度灌溉,使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在植保防控的关键时期,无人机在北斗的精准导航下开展作业。工作人员预先设定好飞行区域和喷药参数,无人机就能依据北斗定位,按照既定路线在玉米地上空穿梭飞防,均匀地喷洒农药,确保每一株玉米都能得到有效防护,同时避免重复喷药和漏喷现象。
  在秋日金黄的收获季节,装有北斗系统的联合收割机直接收获玉米籽粒,与装运玉米的拖拉机配合默契。收割机依据北斗定位高效收割,大大减少了收割过程中的损耗。同时,智能测产设备实时记录产量数据,为后续的农业生产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说到使用北斗系统的成本,其实它并不贵。对于农户来说,前期购买北斗接收设备以及相关配套软件等一次性亩投入大约100元到200元不等,具体费用因设备的精度、功能以及品牌等因素有所差异。从长期来看,其带来的收益十分可观,投入产出具有较高的性价比。通过精准作业,减少了种子、化肥、农药以及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玉米产量10%以上。同时,设备的使用寿命较长,后期维护成本相对较低,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成本,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今天的西谷庄玉米生产,在“北斗+智慧农业”助力下,不仅实现了产量显著提升,更优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劳动强度。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科技变革,正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书写着生动的范例。

梁素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0-15期

  • 第2024-10-11期

  • 第2024-09-27期

  • 第2024-09-24期

  • 第2024-09-13期

  • 第2024-09-10期

  • 第2024-09-06期

  • 第2024-09-03期

  • 第2024-08-30期

  • 第2024-08-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