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柴诗羽)10月14日上午,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切实履行宏观管理和经济综合协调部门职责,推动全省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全力稳定经济运行,全省经济发展态势稳中向好。充分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和年度计划预期引导作用,不断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加强财政、产业、就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全省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恢复态势。202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7万亿元。今年以来,经济增速持续回升、逐季向好。
——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市场有效需求逐步改善。扎实推动“两重”“两新”政策发力显效,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超127亿元,在全国首批出台“两新”实施方案,重点领域配套工作方案全部印发,据悉,今年争取的609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于9月份全部发行,目前已支出356亿元,对全省大事要事和民生支出形成有力保障。
——坚决扛牢重大使命,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动五大基地建设,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稳步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成投运。充分运用“四全工作法”,服务保障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年度建设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开复工率达93.8%。今年一季度以来民间投资持续保持正增长,1-8月工业投资增长9.6%,装备制造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40.2%、23.9%,成为拉动投资主力军。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重点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提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淤地坝建设,在6个县实施“千万工程”示范项目。改善革命老区群众出行条件,推动瓦日铁路(白文至安泽段)客运服务线开通,填补了石楼、隰县、蒲县、浮山、安泽5个县不通旅客列车的历史空白。实施农村寄递物流全覆盖提质增效工程,打造统仓共配模式化示范县10个、建设标准化乡镇快递综合服务站100个、提升服务规范化行政村快递便民服务点991个。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285个项目已开工234个、完工101个,太原市、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稳步推进。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同济医院山西医院患者外转率降幅达92.5%。稳定重点民生商品价格,确保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控制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