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31日,从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九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谋划实施了一系列工作举措,着力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全省累计减碳量达19.7万吨。
一是加强工业领域排放控制。强化标准引领,制定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指南》等地方标准,引导重点工业企业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强碳排放管控。今年我省共有96家重点排放单位参与碳市场交易,累计成交量达5442.33万吨、成交额达32.09亿元。
二是倡导生活消费绿色低碳。省生态环境厅围绕衣、食、住、行、用等与公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消费领域,上线“三晋绿色生活”碳普惠推广平台,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取得积极成效,全省已有超过630万居民参与碳减排,累计减碳量达19.7万吨。我省“碳普惠机制-三晋绿色生活”先后入选生态环境部2022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和2024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十佳公众参与案例。
三是发挥试点引领带动作用。推动长治市以及晋中开发区、阳泉高新区等4个产业园区,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推进太原武宿零碳机场等5个近零碳排放项目建设,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典型做法和近零碳发展模式。深入开展太原市、长治市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类项目的支持力度。全省金融机构已累计发放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367.78亿元,太原、长治2市共有57个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得到金融机构授信492亿元、获得贷款244亿元。 (刘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