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综合新闻

山西农大(省农科院)园艺学院“特”“优”工程项目

“设施优化”+“智能调控”助设施蔬菜增效10%以上

  本报讯(记者张美丽)“山西农大(省农科院)园艺学院今年在我们园区指导建设的大跨度塑料保温大棚,实现了设施蔬菜棚内多项操作机械化和自动化控制,单栋塑料大棚用工量减少了20%左右,园区整体效益增长了10%以上。”日前,长子县丹西龙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强说。
  让丹西龙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设施蔬菜实现明显提质增效的技术,源自山西农大(省农科院)实施的“特”“优”工程项目。据介绍,该“特”“优”项目团队积聚园艺学院、植保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城乡建设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等多个单位的蔬菜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设施园艺工程、植保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和农学等多个专业的50余名科研人员参与;项目设置了蔬菜育苗节本增效标准化技术集成示范、设施结构优化及智能化环境调控技术集成与示范、蔬菜苗期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蔬菜育苗物联网平台及冷链贮运技术示范与推广、特色蔬菜(黄花菜)育苗技术示范5个课题。“设施结构优化及智能化环境调控技术集成与示范”是其中重要课题之一,该课题由山西农大(省农科院)园艺学院张静副教授科研团队主持并实施。
  长子县是我省传统的蔬菜生产大县,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设施蔬菜产业是长子县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设施结构不合理,不利于机械化操作;智能化控制水平低,致使环境调控能力不足、温光逆境频发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由于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设施蔬菜产业对机械化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传统的小跨度、低脊高、落地式塑料大棚完全不能适应机械化作业的要求。该课题就是针对长子县蔬菜生产设施结构不合理、智能化控制水平低等瓶颈问题,开展的设施结构优化及智能化环境调控技术集成与示范。
  “大跨度外保温型塑料大棚的尺寸大,跨度为18米-30米、长度为80米-100米、脊高为5.5米-6.5米;无后墙结构,钢骨架装配,能机械卷放外保温。相比传统塑料大棚保温效果好,减少加温投入;相比传统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高,夏季通风好;减少能耗的同时,在长子县的2月下旬至12月上旬均可生产,提高了设施的周年利用率,更符合现今节能、环保的发展需求。”张静介绍说。
  该项目指导长子县丹西龙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大跨度外保温型塑料大棚40余栋,并指导改造了柔性保温墙温室的后墙蓄热保温系统。
  “项目的实施为设施蔬菜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条件和技术支撑,提高了设施蔬菜生产效益;培养了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了农民家门口就业,从而促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另外,该项目的实施也为提高秧苗质量提供基础保障,增强了秧苗定植以后的抗病虫能力,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生态效益显著。”该“特”“优”项目首席专家、山西农大(省农科院)园艺学院柴文臣副研究员介绍说。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1-05期

  • 第2024-11-01期

  • 第2024-10-29期

  • 第2024-10-25期

  • 第2024-10-22期

  • 第2024-10-18期

  • 第2024-10-15期

  • 第2024-10-11期

  • 第2024-09-27期

  • 第2024-09-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