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时光印记

千年版画来贺年

  •   2025年是“春节”被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一年,其中,年画是春节的重要元素之一。“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桃符”就是指写有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画有其神像的桃木板,被人们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就是早期的“对联”和“年画”。
      年画里栖息了每一位中国人对春节的热爱、对团圆的期盼、对幸福的祈祷。绛州木版年画以其独特的题材与风格被中宣部和文化部将其与杨柳青、武强、桃花坞、朱仙镇、绵竹等18个产地的年画一起写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版年画 承载千年福祉

      绛州(今新绛县)木版年画诞生于北宋,早于杨柳青版画一百多年,在明清两代迅猛成长,清后期达到鼎盛,现留存3000多幅(块)。绛州木版年画能从千年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得益于蔺永茂先生。很多人知道他是中国非遗传承人、中国制砚大师,鲜有人知道他是木版年画非遗继承人。
      蔺永茂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系,早期在版画等美术设计方面居安资深,出凡入胜。
      “文革”期间,蔺永茂在新绛县文化馆工作,眼看着“益盛成”“杜坞刘”等老画坊的版画被冠名“四旧”“封资修”“牛鬼蛇神”,被红卫兵烧掉,十分痛心,冒险走村入户,先后为文化馆截留、收藏了绛州木版年画古雕版200余块,这些古雕版成为绛州木版年画申遗的重要证据,也是绛州人民无以复加的珍贵遗产和精神财富。
      几十年来,他潜心研习、走访老艺人后代,共挖掘、整理、收藏了绛州木版年画古版及作品1200余块(幅),以其深厚的艺术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编著了《怎样制作绛州木版年画》《绛州木版年画的版、线、色》《农耕文明记忆与符号——绛州木版年画》《山西绛州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绛州木版年画典藏》,策划印制了“绛州木版年画”迎春挂历,受到时任国家非遗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先生及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作为执行主编和同仁们一起出版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绛州卷》,将绛州木版年画的源流、风格、特色及制作技艺全面公之于世。
      他与儿子蔺涛遍寻优质梨木板材,将版画中的缺色版补充起来,让人们欣赏到原创性的绛州木版年画,现已雕刻了100余幅。

    品鉴年画 感受非遗魅力

      绛州木版年画诞生于佛道儒融合、鬼神信仰普及和祖师崇拜盛行的农耕文化时代,天上地下人间所有的神灵都依照人们的意志和需求各司其职,木版年画对它们进行了人格化处理,通过选题、构图、线条、色彩等艺术语言塑造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绛州木版年画在雕版、套印、彩绘方面有一套较完整的制作工艺,有色纸版印年画、版印敷彩年画、版套年画、版印手绘年画、全套版印年画,用大红、桃红、中黄、青莲、普蓝、墨绿等多种颜料套印,以铁线描绘见长,尤以典雅著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春之际贴于屋里屋外,营造出平安美满、红火热闹的氛围,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走近年画 体验非遗年味

      如何让这项非遗真正融入现代生活,新绛县宣传文化人士从未放弃过努力。近年来,蔺永茂先生每逢春节,都会在澄泥砚文化园举办绛州木版年画展,已接待了数万名来自各地的文化爱好者、专家学者、美院学生、研学的中小学生等,让公众在欣赏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同为此项非遗传承人的吴百锁先生数十年致力于木版年画的传承推广,走南闯北举办或参与“河东明清木版年画展”“欢乐中国年绛州木版年画展”“山西木版年画精品展”“太行故事——民俗版画展”“匈牙利国际手工艺术节”“晋川民俗文化进澳门”等活动,让绛州木版年画走出山西,走出国门。
      在欢庆首个“非遗年”期间,绛州木版年画将通过“展览+体验”各类活动,让这一承载千年福祉的民间艺术,走进千家万户,送去美好祝福。

    刘红云 卫世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1-24期

    • 第2025-01-21期

    • 第2025-01-17期

    • 第2025-01-14期

    • 第2025-01-10期

    • 第2025-01-07期

    • 第2024-12-31期

    • 第2024-12-27期

    • 第2024-12-24期

    • 第2024-12-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