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时光印记

农耕文明中的百姓之年

  农历乙巳蛇年已至,置身于华夏文化的浩渺长河中观察,笔者认为蛇年可以视作百姓之年。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易经》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相传,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受河图洛书的启发而创造了八卦。在洛河图上,伏羲与女娲皆呈蛇身人首之态。诸多古籍记载,伏羲与女娲交合孕育了人类。如《独异志》所记:“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这一传说生动地展现了人类起源与蛇形象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伏羲、女娲以蛇形示人,足以证明蛇在华夏文明起源之际便占据着神圣的地位。在先秦时期,蛇图腾受到诸多部落的尊崇,它象征着繁衍、守护与智慧,是当时人们精神信仰的核心所在。
  此外,华夏祖先轩辕氏黄帝,同样被传为人面蛇身。《列子・黄帝》记载:“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黄帝作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其形象与蛇相关联,这进一步凸显了蛇在华夏民族文化源头中的重要意义,象征着民族的繁衍与传承。
  回顾历史,蛇年所承载的意义深远而厚重。我国起源于农耕文明的滋养,农耕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民众的聪慧、勤勉与勇毅。《管子
・牧民》提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农耕的稳定发展是社会繁荣的根基,民众需要凭借自身能力顺应天时、开垦土地、种植作物。与此同时,敬畏祭祀天神的传统,如同一根主线,贯穿于农耕文明的始终。《礼记・祭法》记载:“燔柴于泰坛,祭天也。”这一传统不仅体现了对自然伟力的尊崇敬畏,更是维系农耕社会稳定的精神支柱。
  其二,从十二生肖的形象来看,各种动物皆与百姓生活的领域紧密相连,承载着非凡的意蕴。
  鼠,虽然身形小巧,却在传统文化中凭借诸多独特特质崭露头角。在民间传说里,鼠凭借智慧在生肖排位之争中拔得头筹。古代广泛流传着“鼠咬天开”的传说,认为在天地混沌之初,是老鼠将天地咬破,从而开辟出世界,这一传说赋予了鼠在起源神话中的重要地位。人们还将老鼠尊称为仓神,到填仓节这天,家家都会将仓粮填满,并虔诚祭祀,期望借助仓神之力,保佑粮食丰收、仓廪充实。
  牛,在农耕社会中至关重要,它不仅是耕地的得力助手,推动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如《汉书
・食货志》记载的“用耦犁,二牛三人”,展现出其在农事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同时,牛在祭祀中地位尊崇,古人以牛头祭祀,认为牛具备通神之能,可作为传递人间敬意与祈愿至神灵的神圣载体,向神灵传达内心的敬意与祈愿,祈求神灵护佑农业丰收、人畜平安。
  虎,作为百兽之王,在古老观念中,其勇猛无畏的形象使其成为力量与勇气的代表。在早期的狩猎文明以及部落文化中,虎被视为具有神秘力量的生灵。古人深信虎拥有辟邪驱灾的神力,其形象频繁出现在祭祀仪式、图腾崇拜之中,成为人们借助虎之力,祈求神灵庇佑部落与族人的重要凭借,鲜明地彰显出其与神灵沟通的独特意象。虎作为图腾崇拜的重要对象,其形象往往出现在部落的旗帜、祭祀器具之上,成为部落精神与力量的象征。虎所代表的强大力量,让古人相信它能够传递人类对力量和保护的祈求,在人与神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龙,在百姓眼中是上天的使者,是祥瑞、权威与力量的象征。《说文解字》称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皇家宫殿的龙雕装饰,到民间节日的舞龙表演,龙的形象无处不在。它承载着百姓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
  此外,马、兔、羊、猪、猴、狗等动物,大多与百姓的日常生计息息相关。《诗经
・王・兔爰》有云:“有兔爰爰,雉离于罗。”兔的敏捷常被古人关注;《诗经・小雅・无羊》中“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体现了羊在农耕社会作为重要财产所蕴含的富足寓意;猪在《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中,是家庭饮食的重要来源;猴凭借机灵活泼的特性,常出现在民间杂耍表演中,为百姓带来欢乐;狗则以忠诚著称,“养狗守夜”是乡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守护着百姓的安全。
  蛇年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历史地位以及与百姓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笔者将其称为百姓之年、人之年,这承载着人类对往昔智慧的传承,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辉映中,绽放出独特的魅力。

李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1-24期

  • 第2025-01-21期

  • 第2025-01-17期

  • 第2025-01-14期

  • 第2025-01-10期

  • 第2025-01-07期

  • 第2024-12-31期

  • 第2024-12-27期

  • 第2024-12-24期

  • 第2024-12-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