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帮扶车间,让我靠近家就能做来料加工,既照顾到两个小孩,每月又有2000元至3000元的收入,一举多得!”黎城县黎侯镇董北村脱贫户郭玉民感激地说。
这是该镇就近挖掘优势资源、促进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的一个缩影。
2月5日,节后上班第一天,笔者走进黎城县好豆好水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空气中弥漫着豆制品特有的香味,车间密密麻麻摆放着晾晒架,工人分工明确,切花、串签、拉伸……井然有序。
“来这里上班离家近,工作时间灵活,中午还不误给孩子做饭,既能挣个零花钱也能顾住家。”晋福村王女士笑着说。
好豆好水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是黎侯镇带动群众就业,促进群众增收设立的乡村振兴帮扶车间之一。该车间位于黎侯镇晋福村,紧邻县城,交通便利,车间设立以来带动周边群众就业30余人,其中含脱贫户10余人。
下午2点30分,来到乔老憨家纺棉织品有限公司帮扶车间,看到有几十名村民忙碌在各个生产环节。这家生产黎侯虎、校服、布匹等布艺制品的民营企业,是山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长治市残疾人就业基地。因其生产的黎侯虎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造型新颖别致、工艺精湛、物美价廉,广受国内外用户的青睐。其生产环节主要靠人工操作完成,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务工,公司免费为村民们提供技能培训。
“我是从其他乡镇搬迁来这里的,刚来的时候在饭店打工,现在年纪大了,高强度的活干不了,社区协调让我来这里缝布老虎,既能挣钱,还学了一门手艺,挺好的。”家住黎侯镇仵桥社区锦绣苑的易地搬迁户刘大婶说道。
此外,为了让更多的闲置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该公司还巧妙地利用家庭作坊的形式,将生产原料交到村民手中,村民们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在家进行产品代加工,这样既方便了一些需要照顾家庭的村民,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让更多的村民通过一个个黎侯虎实现了在家中就业,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
晚上七点,吃完晚饭的郭大姐溜达到了董北村服装加工车间,一边跟小姐妹们唠嗑,一边缝制箱包。“这里是计件工资,也没时间要求,村民们闲暇没事就来厂里干活了,现在村上打牌、打麻将的人都少了。”董北村党支部书记秦玉斌说道。
从曾经的扶贫工厂到如今的乡村振兴车间,黎侯镇不少企业通过在村内扩产,进一步增强了生产能力,村里也通过参与经营、土地入股等方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让更多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李剑力 郑鑫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