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乡土文化

点滴旧时光

  许多记忆都随着日夜交替遗忘在历史的长河里,但也有些闪光点值得让人铭心刻骨地烙在脑海里。
  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一条大路通往苏亭村,只有一条窄长而又颤悠悠的、随时可以掉入十多米深河中的吊桥。可现在,一条崭新的一级公路、一号大桥、二号大桥、苏亭隧道,让幸福直达家门口。
  前些天陪同父母回村收拾小菜园,父亲说你姥姥家的杏花儿快开了,我的视线越过墙头眺望,果然树上已有零星的花儿在绽放。记得小时候,姥姥姥爷和邻居们总爱坐在门口长短不一的、被磨得锃光瓦亮的大青石上,端着大碗,一吃就是大半晌儿,边儿上孩子们的打闹嬉戏又瞬间浮现在眼前……
  姥爷是个退伍军人,打辽沈战役受伤后复员回家,在我的记忆里,姥爷善良、正直、节俭,这些优良品质一直影响着我。记得我四年级的暑假,母亲因工作无法照顾我,我便回村里和姥姥姥爷同住。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
  雨后的农村,绿意盎然,我和姥爷走在田间地头,姥爷在前面走,我在后面小跑着,突然看到人家地中央有个很大的南瓜,我便兴奋地跑过去用力揪下来,吃力地抱着追上了姥爷,边跑边喊:“姥爷,看我摘了个大南瓜。”姥爷猛地停住了脚步,问到“哪来的?”我指了指离身后不远的地里。姥爷瞪了我一眼,声色俱厉地说,“那是别人家的,你这是做害啊。”说着就夺过我手里的南瓜,放回到我摘瓜的地方,再用大叶子盖住了。
  回家的路上姥爷一直教育我,“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要……知错就改……我和你去人家里道个歉。”那时的姥爷让我懂得了什么叫正直,什么叫不贪图私利。
  姥爷家门口的两个大石狮子,依然是那样高大威猛。推开姥爷家沉重乌黑的大门,橘黄的杂草有一人多高,都无从下脚。瞬间的记忆让我泪湿眼眶,仿佛看到姥爷的身影又站到北房墙根用青石砌的灶旁,炒着自己种的土豆。“呀!姥爷,你炒菜怎么不放油呢?一点都不香!”“我放油了,你看,我用油布擦过锅底了,有味的,你没闻到吗?”“姥爷,咱不是上午用豆子换豆腐了,你怎么没放呢?”“留着下顿吃,你要馋了,就放一点儿吧。”果真就是放了火柴盒大小的一块……
  记忆中的姥爷很“抠”。姥爷生日时父亲送给姥爷的好烟,姥爷总是偷偷去村口小卖部多换几包便宜的烟,还说是好烟抽不惯……我长大后才知道,那是姥爷过惯了节约的日子,舍不得。但是,我们姐妹们远行读书时,他总会几十、几百块地给我们。
  转眼间,姥爷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可每每回忆起姥爷的点点滴滴,总能让我回忆很久很久,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让我刻骨铭心。
  现在的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从天真烂漫到步入中年,每天也是努力认真经营着自己的生活。想来是从姥爷身上汲取的养分,他善良、正直、节约的好品质,无形中早已渗透在每日的柴米油盐和吃穿住行中。相信我的孩子们一定会沿着我的脚步,传承着父辈的精神,向着“中国梦”描绘的日子幸福地奔跑。

刘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04期

  • 第2025-02-28期

  • 第2025-02-25期

  • 第2025-02-21期

  • 第2025-02-18期

  • 第2025-02-14期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07期

  • 第2025-01-24期

  • 第2025-01-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