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绿野漫笔

清明时节忆奶奶

  清明时节,细雨纷飞,又逢思念亲人之际。今年,恰是奶奶离世第二十九个年头。按着当地农村的习俗,人去世后较为隆重的纪念日子就是做周年,分一周年、三周年、九周年、十九周年和二十九周年,而二十九周年就是最后一次做周年纪念。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往昔的一幕幕如潮水般涌上我心头,奶奶的音容笑貌非常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往昔那些温暖的回忆,如同一盏明灯,时刻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
  在我心中,奶奶的形象是如此鲜明:她衣着整洁,身材精干,容貌俊俏,又带着一丝威严。她为人诚恳、友善、亲切,是全家人的依靠。小时候,我总把奶奶当作靠山,只要有她在,我便觉得无比安全。全家人都非常敬畏奶奶,全家大小都听她的话,因为奶奶见多识广,深明大义。就连邻里乡亲们遇到问题、难事,或是红白事,都会来请奶奶帮忙。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食物短缺,人们常常吃不饱饭,每日只能以稀汤菜饭充饥。那时我还年幼,一到吃饭时就哭闹不止。奶奶一听到我的哭声,就会叫我去她屋里,那里总能变出一点好吃的。尤其是中秋节的时候,她会把一个月饼切成八瓣,让每个家人都能分到一份,即使偶尔不能相聚在一起,也会一直保留到见面再给他(她)。那个月饼的味道,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它承载着奶奶对子女和孙辈深深的爱,让我感受到无尽的幸福。
  我15岁那年,离开家乡去上高中。家中贫困,每次回家都愁着没有干粮可带走。然而,奶奶早已为我准备好了,哪怕是黑面馍馍,也让我满心欢喜。后来,我参加了工作,每次回家,奶奶总是问长问短,关心我在外是否吃饱穿暖,住得是否舒适。当我母亲突然意外离世,我悲痛欲绝,茶饭不思,又正值怀孕四个月,家人都十分担忧。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却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她就会为我准备一些甜食,或是打些火烧,希望能让我补充些营养。生完孩子百天后,按习俗我应该回娘家住几天。可想到母亲已不在,奶奶年事已高,我便不想麻烦她。然而,奶奶还是托人捎信,让我带着宝宝回去。我深知奶奶对我的牵挂,便带着孩子回了娘家。看到我的宝宝,奶奶喜不自禁,逢人便夸重孙儿可爱。在娘家的那些日子里,我感受到了虽无母亲却有奶奶的爱,那是一种特别的温暖。
  奶奶是旧社会被缠过脚的女子,年老后行动不便。可即便如此,她在76岁高龄时,还乘坐拉煤车从泽州县老家来长治看我。那是一整天的颠簸旅程,下车时,老人家的腿都肿了。看到奶奶这般辛苦,我心疼不已。可奶奶却笑着说,只要能来看看孙女在哪里,吃点苦也值得,就是死了也不后悔。如今,回忆起奶奶,我有说不完的故事。她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着我前行的路。奶奶的音容笑貌,永远铭刻在我心中,成为我最珍贵的回忆。
  如果有来世,我仍愿做奶奶的孙女,我一定会好好孝顺我的奶奶。

李晓苗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08期

  • 第2025-04-01期

  • 第2025-03-28期

  • 第2025-03-25期

  • 第2025-03-21期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4期

  • 第2025-03-11期

  • 第2025-03-07期

  • 第2025-03-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