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人生路,可以长寿,活到九十、一百、一百一、一百二……但不可以不老。老,如同小,是大家共同要经历的一个人生过程。我们到过很多养老机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养老院,看到过很多老年人生活的情景,五味杂陈啊!那种酸楚,会让你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心底泛起一阵一阵的波澜。甚至,有时候,我们常想,人老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像小孩成长一样自然快乐?看到新生儿像豆芽一样茁壮成长,一天一个新面貌,大人们那是看着满心的欢喜。老人呢?顺着这个思路浮想联翩,甚至我们怀疑是什么操作者在创造人的时候,末端出现了问题,才有了那么多疾病与痛苦,甚至是挣扎。感慨之感慨,而又无奈!唯一能做的,只是弥补。这种弥补便是为老服务。让养老变为享老,才是我们的追求!
人,都希望自己寿终正寝,安然而逝。有,但如意者不多,至少我们身边人如意者不多,或多或少都会有疾病发生,自己痛苦不说还要连累家人。我们常常思索,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回答。我们问过很多老年人,他们的回答尤其是疾病缠身的老年人的回答则是:“无疾而终”。年轻时候吃的苦不叫苦,甚至回想起来都是美好的回忆,也是讲给别人美美的谈资。如何让老年人活得好,少得病,晚得病,甚至不得病,得了病,好得快,才是我们晚辈人的使命和责任。见过一些临终的老人,似乎在那一刻才豁然开朗。辛辛苦苦奋斗了一辈子,他们对财富却看得很淡,更重视的却是亲情。看着周围亲人都在身边,他们会微笑着闭上眼睛,像睡着一样安详地离开人间。如果有亲人不在身边,尤其是晚辈,他们会问长问短,嘱咐一些和睦相处等知心的话,更希望后继有人,儿孙满堂,香火延续。亲人们不管以后做得怎样,都会做出一些感人肺腑的表态,让老人家放心,走得安详从容。
事实上,许多人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在老人身边尽孝,让老人成为一种遗憾。“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所以,平时多陪陪老人,让亲情充满温馨与关爱。中华民族孝文化源远流长,尊老敬老是一种美德,传到我们这代人更应该发扬光大。“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古人都如此,何况我们呢?现在,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之多,体量之大,更需要我们做好服务与照顾。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今天你对别人的服务,就是将来别人对你的服务。事物的发展总是这样,付出与回报皆是对等的。
面对老龄化人口日趋严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2024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发展银发经济,满足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福祉。”新的经济浪潮扑面而来,2024年也被称作银发经济发展元年,养老产业已成为夕阳产业中的朝阳产业。把握机会,一定会大有作为。
文章中有一些学说观点和个人见解,不一定正确,但出发点是好的。力虽微薄,总希望为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尽其所能,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邢爱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