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榜样

筑起营坊沟的“文化心房”

  • 蒋全瑞组织村民学习党的理论知识。

  •   

    蒋全瑞
    大同云州区营坊沟村

      “乡村振兴的路上,文化不能缺席。”挂在嘴边的这句话,让蒋全瑞在营坊沟村农家书屋坚守了9年。作为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乡村阅读推广人”,他将农家书屋从一间旧屋拓展为全村人的“文化心房”,用行动让书香扎根乡土。

      “喂,全瑞啊,辛苦你再给我送两本书来吧,上次送过来的我都看完啦!”家住大同市云州区倍加造镇营坊沟村的86岁老党员李德成,原先是农家书屋的常客,今年由于腿脚不便出不了家门,只得经常给书屋管理员蒋全瑞打电话“点单”借阅理论书籍,蒋全瑞每次都会热心送书上门。“从李爷爷这里,让我见识到什么叫活到老学到老。能给老人家多送几趟书,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蒋全瑞感慨地说。
      这份温暖的书香情谊,同样浸润着整个营坊沟村。村小学传出的琅琅书声,农家书屋里乡亲们的阅读身影,为这个宁静的村庄平添了几分文化气质。而将书屋打理得井井有条、文韵十足的,正是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乡村阅读推广人”、56岁的蒋全瑞。早在2016年书屋创建之初,作为村“两委”委员的他便扛起了管理员的担子,从一间旧屋、一柜图书开始,这一干就是9年。
      “乡村振兴的路上,文化不能缺席。”这是蒋全瑞常挂嘴边的一句话。面对许多村民“我大字不识几个,不照样过完大半辈子”的观念,这些年来他把书屋“搬”到田埂上,把知识送进乡亲的心坎里。渐渐地,村民们从书中了解了党的政策、学到了致富本领、接受了文明乡风。
      “营坊沟村是全区为数不多还保留小学校的村庄,为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生活,蒋全瑞把农家书屋办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阅览室。”倍加造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范晓伟告诉记者。书屋里,童书被蒋全瑞分门别类放到矮柜上,方便孩子们自由取阅。“孩子们要能摸得着,书才有生命。”话语中,蒋全瑞满是对学生的关爱。在每周的课外阅读活动上,蒋全瑞都会精心推荐名家名著、故事绘本、科普读物,并穿插趣味知识问答环节。在常年的阅读浸润中,孩子们求知的种子渐渐生根发芽。
      如今,扩展到100多平方米的书屋,融合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活动中心、夜校等多项功能,这里早已成了营坊沟村人的“文化心房”。在蒋全瑞的推动下,红色经典朗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青少年志愿活动、普法宣讲等活动在书屋举办,成了凝聚全村人的精神纽带。
      面对社会的褒奖、村民的认可,蒋全瑞朴实地说道:“读书让我开了眼界,现在我只想把阅读的力量传下去!”

    本报记者白慧磊 实习生田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11期

    • 第2025-04-08期

    • 第2025-04-01期

    • 第2025-03-28期

    • 第2025-03-25期

    • 第2025-03-21期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4期

    • 第2025-03-11期

    • 第2025-03-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