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灼见

让农家书屋活起来

  •   陈力方 山西日报新闻评论部副主任,高级编辑。荣获“山西省第四届百佳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新闻评论《发现不了问题就是最大问题》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一间农家书屋,就是一座点亮乡村的“精神粮仓”。
      今年清明回乡,发现村里曾经人气聚集的“农家书屋”如今变得有些冷清,虽偶有乡亲们来借书还书,但越来越多人还是通过刷手机来打发农闲时间。
      农家书屋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从最初的试点,到全面覆盖,再到数字化建设,农家书屋已走过近20年历程。与之相伴的是,“全民阅读”已连续12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今,放眼三晋大地,18800多个农家书屋如点点星火遍洒在全省广袤的乡村,成为新时代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为美丽乡村塑形铸魂的生动注脚,也折射出一个时代对“阅读”的倾情呼唤。
      但也要清醒看到,农家书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较为突出,在一些乡村,资源闲置、图书不合口味、数字化程度不高等现象都不同程度存在。让农家书屋真正“用起来”“活起来”,吸引群众主动地“走进来”“聚起来”,还需在“建管用”上提质升级,以“焕新”的农家书屋点亮乡村阅读之光。
      做好“农家书屋+”融合文章。农家书屋不仅仅是一个阅读空间,还应是集文化交流、教育学习、技能培训、非遗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阵地。走进获评“全国最美农家书屋”的高平市许庄村农家书屋,这里不仅是普法课堂、农技课堂、假期青少年的第二课堂,还是高平剪纸艺术的交流阵地。要不断延伸拓宽“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让其真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
      打造“有声有色”数字书屋。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纸质阅读逐渐被电子阅读、有声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取代。近年来,全省大力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晋城市搭建了“晋城农家书屋APP”数字平台,群众在田间地头就可以看书听书。然而,全省还有部分农家书屋网络环境不稳定、电子阅读设备欠缺、有声读物及视频课程不足。加快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丰富和优化数字资源,吸引群众“愿意来、坐得住”,是当下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培育更多“乡村阅读推广人”。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阅读,同样需要引导和陪伴。农家书屋的管理员不仅仅是一名简单的图书“看门人”,还应该成为爱阅读、善推广、能点燃阅读热情的“点灯人”。可喜的是,近年来全省各地蓬勃兴起一批读书会,涌现出一批“乡村阅读推广人”。阅读是一项持之以恒、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要发现培育鼓励更多的阅读活动和阅读推广人,以及像“沂蒙二姐”那样内心丰盈的乡村诗人,支持他们带领村民参与阅读,提升乡村阅读氛围。
      书香润乡村,阅读促振兴。山西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耕读传家”的价值理念在这片土地上绵远悠长。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农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让农家书屋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既是对“耕读传家”的赓续,也是对全民阅读战略的践行,更是激活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

    陈力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11期

    • 第2025-04-08期

    • 第2025-04-01期

    • 第2025-03-28期

    • 第2025-03-25期

    • 第2025-03-21期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4期

    • 第2025-03-11期

    • 第2025-03-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