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暖阳洒在繁峙县大营镇小庄村的石板路上,73岁的张大爷坐在新修的文化广场晒太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现在好了,城里孙女回来再也不嫌村里脏乱了。”老人的话道出了这个小山村的美丽蜕变。这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正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焕发新生,而那些沉淀在岁月里的乡愁记忆,也被村民们小心翼翼地守护着。
漫步村中,“长城一号”公路如一条玉带穿村而过,道路两旁新栽的绿植在春风中摇曳。去年完工的村居立面改造工程,让传统民居保留了青砖灰瓦的外貌,内部却装上了现代化的卫浴设施,这种“修旧如旧”的改造理念,正是小庄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留住乡愁的智慧选择。村支书张金全介绍,村里先后投入300余万元,不仅完成了道路硬化、污水管网改造,还建起了文化广场、篮球场和健身区,让村民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傍晚时分,文化大舞台传来阵阵歌声,健身区老人们活动筋骨,篮球场上年轻人挥汗如雨,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
小庄村的改变还体现在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上。依托当地优质水源,村里发展起万寿菊、胡萝卜等特色种植,让村民的收入实现了翻番。村民王建国高兴地算着经济账:“去年我家种了5亩万寿菊,收入比种玉米翻了一番。”村里成立的合作社统一标准、打造品牌,通过电商平台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为传统农业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养殖区里,整齐的圈舍和完善的粪污处理系统,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农村养殖的刻板印象,环境改善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小庄村格外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村史馆里陈列的老农具、旧照片,默默诉说着村庄的变迁故事;非遗传承人定期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教授传统手艺,让古老技艺得以传承;重阳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年年举办,维系着村民们的文化认同。村支书张金全常说:“发展不能以丢掉传统为代价。”为此,村里特意保留了几处老院落,计划改造成民宿,既保护了传统建筑,又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真正实现了“让年轻人记得住乡愁,让游客看得见乡韵”的美好愿景。
赵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