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解决“卡脖子”难题 集成全套艺机体系

“一免五增”有机旱作技术在4省44县推广

  本报讯(记者张美丽) 5月9日,省农业农村厅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各地积极采取“一免五增”等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确保春播顺利进行。
  据悉,“一免五增”技术体系是由山西农大有机旱作院任志强科研团队8年实践研发而成,已集成全套艺机融合有机旱作技术体系,并应用了智能化的设施设备。2025年该技术体系入选农业农村部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实施方案,在我省36县(市、区)及内蒙古、河北、宁夏的8县(区)推广到50万亩。
  自2017年起,任志强带领科研团队,立足“蓄好天上雨、用好土中水”的有机旱作理念,瞄准玉米生产中十年九春旱致抓苗难、土壤耕作层变浅影响雨水高效利用、秸秆还田影响出苗等多个“卡脖子”难题,依托团队自主研制的旋播一体机和中耕一体机,集成“一免五增”技术体系。“一免”即播前免整地,隔年深松翻,蓄水保墒节能;“五增”即“增墒”,沟播探墒,垄沟集雨,抗旱保苗;“增养”,秸秆归垄腐熟,菌肥同播,培肥地力;“增密”,增株抗倒耐密,增加亩穗数;“增绿”,测土分次施肥,增加穗粒数,机械除草节肥药;“增重”,一喷多促,延迟收获增粒重。实践证明,该技术亩均增收265元以上,适宜雨养旱作区非地膜覆盖玉米和高粱种植。
  据介绍,2022年起“一免五增”技术体系在4省30多个县(市、区)推广;2023年被遴选为“山西省农业生产主推技术”,被长子县和高平市遴选为整建制玉米单产提升项目关键技术,创我省旱地玉米高产纪录1224公斤/亩;2024年被遴选为“山西有机旱作主推技术模式”,在我省玉米有机旱作集成技术长治10万亩示范区应用,并在全省27个县(市、区)推广,在长子北郜百亩连片实收测产达946公斤/亩。
  “该技术体系从头年秋天机收后秸秆粉碎覆盖开始,播前不整地,旋播一体机一次性完成垄背灭茬、苗带深旋,秸秆和干土归垄,肥料侧深条施,菌肥和种子探墒深播1619厘米,镇压轮强镇压;中耕一体机一次性实现追肥、中耕除草、培土,完成由沟植向垄作的转变。整个生产过程通过10项关键技术综合应用形成体系,实现稳产高产。”任志强介绍说。
  据悉,今年生产的200余台播种机,增加了浅埋滴灌设施、电控精准施肥和测探墒情等智能化装置,在旱地和缺水区域均可应用。
  “一免五增”集成技术体系也生动诠释了有机旱作种养结合、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理念,成为有机旱作技术体系构建的成功案例。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09期

  • 第2025-04-29期

  • 第2025-04-25期

  • 第2025-04-22期

  • 第2025-04-18期

  • 第2025-04-11期

  • 第2025-04-08期

  • 第2025-04-01期

  • 第2025-03-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