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乡土文化

回忆母亲

  回忆母亲是一种幸福。
  说是回忆,实际上只是在我成长过程中对母亲万分之一都没有的片段印记。
  母亲的一生是苦难和勤劳的一生。在她出生几个月时,姥姥因病离世,家人万般无奈,为了保命,便将她送养给了条件不好但人品尚好的本村后来的姥姥家。不久,后来的姥爷去世,后姥姥又找了个河南的后姥爷相依为命。在这个家里,母亲有个弟弟,也就是我的舅舅,二人相伴成长,母亲常说,小时候与我舅舅二人一到晚上就坐在大门两边的门礅子上,看星星看月亮,等着姥姥和姥爷干活回家,享受孩子们天真而温馨的时刻。
  母亲的身世,她从来不说,只是在我长大后才偶尔从大人的口中得知一点片段。待到母亲长大后从裴村嫁到官庄我的家里,才开启了属于她的新生活。与其说是新生活,倒不如说是走上了更为艰辛的人生之路。因我小时候后姥姥也已离世,记忆中只有后姥爷的印象。他是一个身材适中,开口带笑的憨厚老实人,每年春节母亲带我走亲戚时,这个姥爷还会给我两毛钱压岁钱。可没几年,他也走了,便由后舅舅撑起了他们那个家。
  在我印象中,母亲对她的身世一直很纠结。她被给养了人家后,就一直没与亲父母一家来往联系过,直到亲姥爷去世以后。听说是亲舅舅有意与母亲来往,但母亲始终闻而不见。所以,我一直未能见过亲舅舅的面,母亲也一辈子未能有向娘家亲人见面倾诉的机会。直到去世。她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思我不得而知,但有一点,至今我不明白:她的生日为什么是后来自己编的?据说姥爷是个大文化人,可为什么却没有把可怜的女儿生日记在心里?
  人生的苦难,给了母亲勤劳而坚强的毅力。她生养了我们五个子女。据说头胎是个女孩,但没保住,二孩有了我哥后,小名就叫“拴狮”,到有了我之后,又叫“锁狮”,把我哥俩一拴一锁在石狮子上,永远不能离开妈妈。母亲的身体并不好,先后两次大病住院,可总是没等到疾病痊愈,就强撑着身子要回家,说是想娃哩,还有很多活要干。记得一次下午时分,我刚走出大门外,恰好碰到母亲披着被子从医院回来,母亲见到我,立马加快了脚步,笑意满满地一遍遍地叫着我的小名走到我身边。母亲拉着我回家,一边问长问短安慰我,一边开始收拾家里,她浑身的温暖我能感受到。每年到了漫长的冬夜,往往是一觉醒来,母亲还在油灯下不是纺棉缠线,就是纳鞋补衣。有一次我感冒严重,多日不见好转,母亲有些焦急,一连几夜守着我不眠,直到病愈。在我上高中期间,每周三要回家带干粮,在那个年月,哪怕是家里有一两白面,母亲都要掺和着其他杂粮面给我做顿好饭,让我吃饱再走。父亲病倒后,儿女们多数时间都不在身边,全由母亲一人照顾料理,无论生活起居,还是拾柴下地,一刻不停,母亲身后拉着的小平车,就是她后半生离不开的陪伴,从早到晚没见她歇过。那时候,哥哥一家搬到镇上做生意,我又在外县工作,家里的活计是根本无法顾及的。每每回家,乡邻们总是告我,母亲又拉着平车下地了之类的话。就是这样的状况,冬天到来时,趁地里没活,母亲还给我带过一个月的孩子。母亲周六回去给父亲准备好一周的食物,周日再来,这样的日子过了大约月余。母亲就像一头驾在辕里的老黄牛,从不喊累,永不停歇,三十多年如一日,直到把父亲送走,她才放下了疲惫的身心。父亲走后不久,心血熬干的母亲就离我们而去。记得那天,母亲在昏迷状态下喃喃自语:“蕉,蕉……”守在一旁的姑姑听懂了,说母亲是想尝一口从来没吃过的香蕉,我们赶紧买回来给母亲喂了一小口。这是母亲留给我最后的情景,没有只言片语。
  在我小时候,经常看到村子里有个别的人穿着整洁阔气的衣服在人前走来走去,就好奇地问母亲,为什么人家会是这样的?母亲告我,是人家从小念书好,是在外边干大事的人。母亲的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也使我明白了人生的方向,可以说影响了我的一生。
  母亲的前半生是悲惨的,后半生又是艰难的,她的一生中,衣食住行没有得到过一天的幸福,唯一的欣慰感可能就是她用自己羸弱的翅膀抵抗着风雨,呵护儿女们长大成人。如果母亲能多活几年,我一定会好好地陪着她幸福,好好地回味母亲的温暖。
  夜里,我独自站立于十字路口清冷的灯光下,抬头望着一轮圆月,试图要与母亲在心里对话,了解她身上那些太多太多的、我不知道的故事,体味她的苦难,领悟她的心语,然而却一直得不到她的任何信息。我想,母亲是累了吧,就让她在天上静静地安歇吧。
  回忆我的母亲,不管是儿时的一种温馨感,还是成年后的辛酸泪,现在看来,都是我内心幸福的回味。母亲不屈的人生,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她和父亲给我描摹的记忆画卷会永远伴着我一路芬芳!

何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6-24期

  • 第2025-06-20期

  • 第2025-06-17期

  • 第2025-06-13期

  • 第2025-06-10期

  • 第2025-06-06期

  • 第2025-06-03期

  • 第2025-05-27期

  • 第2025-05-23期

  • 第2025-05-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