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间蛙声阵阵,麻鸭穿梭其间,啄食害虫;泥水里河蟹嬉戏觅食,吹起一串串水泡,荡起层层涟漪……近日,记者跟随2023年度山西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跟踪服务回访团,来到了位于五台山下滹沱河畔的建安镇潭上村,感受到了一份本该属于江南水乡的惬意和浪漫。
“我们坚持‘稻鸭共生’‘稻蟹共作’的种养模式,让农田回归自然循环。”“头雁”培训学员、五台县村连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双龙介绍道。通过生态种养,如今,这里的稻田蟹亩产达15公斤,水稻亩产达400多公斤,周边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还吸引了野生鸟类在此栖息,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丰收”。
建安镇海拔相对较低,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明朝嘉靖年间,这里便开始种植水稻,500年的稻作历史让这里成为华北地区优良的水稻种植区之一。为了重现“建安大米”的辉煌,2019年高校毕业后在外打拼多年的李双龙返乡创业,成立了五台县村连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创新企业。
2023年经五台县农业农村局推荐,李双龙参加了山西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系统的农业种植、加工、营销知识让他如获甘霖。培训刚结束,李双龙就主动邀请培训导师来稻田参观考察,在导师的指导帮助下,公司通过灌溉、深耕等方法对土壤进行了改良,选种了“晋稻17号”“稻花香2号”两个品种种植,还引进了机械化收割等现代技术,并为自产水稻申请了绿色认证。同年,公司申请成为省级特色产业帮扶基地和省级生态农场。
“公司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种植环节,还要乘势而上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李双龙对记者说。在培训导师的指导下,公司向着农产品精深加工方向发展,逐步开发福田米醋、福田米酒等产品。公司还通过“村企共建、联农带农”的模式,吸纳农民务工50余人,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5万元。此外,李双龙还带领团队将电商与农业进行深度融合,通过美团优选、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并联合高校和企业培养电商人才,为乡村注入“数字活力”。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李双龙说:“培训期间,我们去浙江进行了参观考察,我深刻地认识到,企业想要再上一个台阶,就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IP。目前公司整合五台山、徐向前故居等文化资源要素,叫响‘五台山下有福田’品牌,让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认养‘福田’,从而获得专属农产品。”
现在的潭上村,农业不仅有生产功能,还迎来了一场文化与经济的“双重盛宴”。每年插秧节、丰收节期间,总会有游客前来体验农事劳作、品尝稻田家宴、入住星空民宿,水稻种植、加工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势头强劲。
站在稻田边眺望远方,“头雁”跟踪服务回访导师、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副研究员赵照林对李双龙说:“未来,希望你们能继续深化三个融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融合——让每块田既是粮仓也是碳库;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融合——让农事体验成为精神‘福田’;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让农民成为产业链的真正主体。”
本报记者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