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农资大观

打药遇雨 到底要不要重喷

  夏季多雨季节,刚打完农药就下雨,到底要不要重喷?这个让无数农户头疼的问题,其实有科学决策法则!掌握以下4大关键点,避免盲目补喷导致药害,也不怕防治效果打折扣。
  一、看打药与降雨的时间间隔
  根据植物吸收农药的普遍速率,内吸渗透作用强的,一般1-2小时有效成分可以吸收70%左右,内吸性弱的一般4-6小时有效成分可以吸收60%-80%。所以,如果打药时间距离降雨时间已经超过4小时,那么药液已经与作物充分接触并且被吸收,发挥了抑制病菌、杀灭害虫或者抑制杂草新陈代谢的部分作用,此时可以不进行重喷。当然,下雨肯定会冲刷走部分药液,从而影响药液的持效期问题。如果今天打药,明天下雨,中间隔了一天,不管什么类农药基本都不需要补喷了。
  二、看农药的类型
  内吸性杀虫剂耐雨时间为1小时,无需补喷,代表药剂为三环唑;触杀性杀虫剂耐雨时间为4小时,无需补喷,代表药剂为敌敌畏、菊酯类;保护性杀菌剂耐雨时间为4小时,雨后天晴半量补喷,代表药剂为代森锰锌、百菌清;抗生素类耐雨时间为3小时,≤3小时需补喷,代表药剂为阿维菌素、春雷霉素;微生物农药耐雨时间为2小时,利用雨天增效不补喷,代表药剂为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微生物农药在阴雨天喷施反而促进孢子繁殖,打药遇雨=免费增效!
  三、看雨量大小
  用药后,发生一次性10毫米以下的降雨,不必再重新喷;若一次性降雨达到10毫米以上时,用药时间间隔不超过8小时,需重新减半喷药。
  四、看施药效果
  如果用药3天后仍看不到明显效果,没有看到虫子中毒状况或者病症没有得到控制,或者杂草生长没有受到抑制,那就应该重喷或补喷。但是,如果需要重新喷,再次施药时改用与前一次作用机理不同的农药品种,避免同一类型的农药使用剂量过大,导致抗药性和药害问题。现在这个季节下雨是常有的事情,但是病虫害不能因为天气多变而放弃防治,所以在打药之前不仅要关注天气预报,必要时添加助剂进行使用。

植保家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11期

  • 第2025-07-08期

  • 第2025-07-04期

  • 第2025-07-01期

  • 第2025-06-27期

  • 第2025-06-24期

  • 第2025-06-20期

  • 第2025-06-17期

  • 第2025-06-13期

  • 第2025-06-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