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乡土文化

人老了得有个圈子

  •   人到老年,日子像是被放慢了的旧唱片,沙沙转动间,孤独常悄然登门。老同事、老同学、老领导、老战友,曾在岁月里并肩的身影,如今各自被生活的琐碎牵绊,自顾不暇;中年人们忙着工作与家庭,联系渐淡;儿女们虽有心,却也被生意、工作、育儿缠身,逢年过节的探望,成了珍贵却短暂的慰藉。这时,“圈子”于老人而言,便成了驱散孤独、重拾生活温度的良方。
      情感支持圈,是老人心底最柔软的依靠。家人无疑是这圈子的核心,是陪伴多年、知冷知热的存在。清晨,与老伴儿唠唠家常,分享一碗热粥里的温暖;闲暇时,和孙辈讲讲过去的故事,看孩子眼里映出的好奇与崇拜。这些细碎的互动,像冬日里的小火炉,烘着满心的暖。而亲密好友,是情感支持圈的另一抹亮色。他们有着共同走过的风雨,知晓彼此藏在皱纹里的过往。遇到难事时,一个电话,老友便能赶来,无需多言,递来的一杯热茶、一句“我懂”,就能把阴霾驱散;心情低落时,约着去老地方坐坐,回忆年轻时的荒唐与勇敢,笑声里,愁绪悄然消散。这圈子,用亲情与友情织就,是老人情感的避风港,接住那些独自咀嚼会变苦的情绪,让生活始终溢着温馨。
      邻里互助圈,藏着最质朴的烟火情。社区是老人最常驻足的地方,参与社区活动,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热闹的窗。文艺演出时,和邻居们一道欣赏节目,为精彩处拍手叫好;健康讲座上,跟着专家学习养生知识,转头就能和身边老人交流心得。这些互动,让陌生的邻里,渐渐成了熟悉的伙伴。更妙的是做社区志愿者,无论是图书馆整理书籍,还是调解邻里小矛盾,又或是参与环保行动,老人在付出中,重新寻回被需要的价值。帮邻居取个快递,给新搬来的住户指指路,看似微小的事儿,却让邻里情在你来我往中愈发醇厚。就像老话说的“远亲不如近邻”,这一圈子,把相邻而居的缘分,酿成了实打实的互助情,让老人在社区里,找到归属感,不再是孤独的个体,而是温暖链条里重要的一环。
      兴趣交流圈,是老人拥抱热爱、对抗衰老的魔法圈。老人的兴趣,恰似陈酿的酒,越品越有滋味。爱书法,就加入书法班,和同好们研磨铺纸,一笔一画里,写的是汉字,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痴迷;喜摄影,背上行囊,和摄影圈的伙伴去捕捉城市的晨辉、乡村的暮霭,镜头定格风景,也定格晚年的热爱。就算是玩互联网,在老年论坛、兴趣群组里,和天南海北的老人聊聊养生、分享种花心得、探讨新上映的电影,也能让晚年追上时代的脚步,活得鲜亮。在这圈子里,年龄不是束缚,兴趣才是指引,老人能学到新技能,能拓宽生活的维度,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让晚年因热爱而闪闪发光。
      人老了,有这么几个圈子,孤独便没了扎根的土壤。情感支持圈给心温暖,邻里互助圈予人依靠,兴趣交流圈让生活鲜活。它们像一道道光,照亮老年的漫漫长路,让老人在岁月流转中,依旧能牵起他人的手,拥抱热爱,把晚年过成一首热热闹闹、满是温情的歌,不再怕孤独敲门,只因圈子里的光,永远亮着。

    王广泽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05期

    • 第2025-08-01期

    • 第2025-07-29期

    • 第2025-07-25期

    • 第2025-07-22期

    • 第2025-07-18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1期

    • 第2025-07-08期

    • 第2025-07-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