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薪火寻踪

闪闪的红星 熠熠的明镜

  原以为慕湘将军是太原市晋源区人,直到5月20日,我和散文学会同仁走进晋源区花塔村,受邀参观《晋阳秋》红色纪念馆,这才知道他的原籍是山东蓬莱。他的一生,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在战争与文化的舞台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不断地想,一个山东蓬莱人戎马生涯十几年在太原,为什么对这片土地这么深情?为什么对太原的历史文化这么着迷?是这片神奇的锦绣河山滋养了他?激励了他,成就了他?是这里深厚而沧桑的历史赋予了他赓续中华文脉的启示和担当?
  是的,这片神奇的土地成就了一代将星的闪耀,他是浴血奋战、抵御外侮的一代将星;是赓续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面明镜。

闪闪的红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着土地爱得深沉。”这是那个年代、那个特定时期的热血青年共同的心声。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时年20岁的慕湘被党组织派到太原,担任牺盟会特派员。在那个历史阶段,年轻的慕湘面临的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复杂。太原失守后,他组织一支游击队,任战地动员总会太原支队政治主任,后任山西新军暂编第一师三十六团二营教导员,率部艰苦奋战,大力发展地方武装,扩大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在汾河两岸这块被历史风云涌动的厚土上,慕湘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他把大爱大恨凝结成坚定的信念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带领游击健儿同敌人浴血奋战,创造了许多战争中的奇迹。
  他是爱党爱民的典范,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党对人民群众的关爱化作了和煦的雨露和阳光。时时用自己的忠诚和言行,把党徽,把心中的红星擦拭得闪闪发光。
  他从这块神奇的土地崛起,叱咤风云,奋勇前行,历任军队要职,并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为少将。
  一路走来,将星璀璨。心中始终珍藏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钟情。此爱此情,终生不渝,化作一代将星闪耀,化作《晋阳秋》青史长留。

熠熠的明镜

  “将军百战死,壮志十年归。”1953年春天,慕湘因事回到太原这块他眷恋着的当年战斗过的地方。
  当年的战斗情景,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许多壮烈牺牲的战友,使他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他决心把这些为民族解放而英勇牺牲的事迹写成书,缅怀先烈,激励后人。
  经过精心的构思、创作,反复地修改,于1962年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新波旧澜》之一《晋阳秋》;“文革”之后,又陆续出版《新波旧澜》之二《满山红》,之三《汾水寒》,之四《自由花》,共130万字。
  这四部系列巨著,站在时代的高度,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切合点,用浓烈的情与爱,负载着曲折跌宕的感人故事。给人以教育、给人以鼓舞,展示了极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他始终关心、关注着太原乃至各地的文化动态和发展脉络,精心校点了清末民初刘大鹏所著《晋祠志》《柳子峪志》等约110万字。1987年秋天,慕湘根据聂荣臻元帅的指示,通校《华北战史》文稿。
  慕湘将军笃信“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才是永恒不朽的,才是至高无上的。他的境界,常人难以企及。
  慕湘将军实现了他从“闪闪的红星”到“熠熠的明镜”的转型和跨越。在战争年代,他为党为民,浴血奋战,成就了赫赫军功,一代传奇;和平岁月里,他不慕荣利,赓续文脉,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光照后人。他用文字延续战火中的理想,以典籍守护民族的记忆密码。他的高尚情怀彰显着独特的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永不磨灭的精神坐标,持续散发着照亮时代的文化光芒。

刘振武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05期

  • 第2025-08-01期

  • 第2025-07-29期

  • 第2025-07-25期

  • 第2025-07-22期

  • 第2025-07-18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1期

  • 第2025-07-08期

  • 第2025-07-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