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省高职院校唯一代表队与全国职教赛道的77支队伍角逐,最终凭借《炉前重机枪——铁口氧枪》项目,获得银奖。据悉,该项目在省赛中以职教赛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勇夺金奖,并在冠军争夺赛中获得全省高校季军。
获奖项目孕育于创新创业沃土
“3年来,学校已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银奖一项、山西省金奖1项、银奖6项、铜奖8项、优秀奖8项,连续3年获学院优秀组织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的努力与布局分不开。”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岳高社表示。
为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山西铁道职院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教研小组,出台了实施方案、项目管理方案、基金实施办法等多个文件,建立了组织机构、双创教师、经费支持、制度“四保障”运行机制,形成了学院、系部、班级三级管理体系,构建了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这为创新创业工作可持续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校还建立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项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们三年的创新创业教育作出规划。所有学生从大一入学起便要学习《就业指导》等课程,并根据专业和兴趣找准职业方向;大二,学院以培养专门创业人才为目标,开设有《创新创业教育》等创业类课程;大三,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专项培训,为大学生创业实践团队提供全程跟踪指导。此外,该校实施“专业教师+创业导师”双导师制指导,聘请校内外创业教师和创业成功校友等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建立健全了奖励机制,支持学生创业;每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对获奖项目进行专项奖励支持,对优秀创业项目进行重点培育、扶持。
自2018年起,该校还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办公室、建设完善了创新创业增材制造实训中心、与智能控制系网络靶场基础实训室合作建立创新创业空间、建立“创业基础虚拟仿真训练平台”、建设改造录播室、组建成立“创业联盟学生社团”,努力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沃土上拓路子、迈步子、搭台子、创牌子。“这几个平台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只要学生有创作意向和能力,我们都会竭尽全力去帮助。”该校创新创业导师李辉说。
“2018年,我们《My queen口红》项目获得了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学院给予了奖励支持,大大激发了我们继续创业的热情。”轻化工技术系学生邓娜高兴地说。
产教整合是获奖的“秘密武器”
高度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一流企业合作培养人才,也是山西铁道职院能够斩获大奖的“秘密武器”。获奖项目《炉前重机枪——铁口氧枪》,正是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人才的重要成果。
2018年,山西铁道职院成为国家第三批、山西省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第二年,该校便与山西安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入合作,“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成功启动,并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办学机制。《炉前重机枪——铁口氧枪》项目负责人尹爱民及其团队都是安泰“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学生,该项目打破了以往高炉开铁口人工手动的吹氧方式,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吹氧。试点班班主任张鑫感慨地说:“试点班的成立,让我们这些‘大老粗’能够将多年经验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成果,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
“选拔集团青年职工去深造学习,在产教融合中注入创新创业教育,对职工来说是一种磨练,对企业来说很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安泰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赵凌俊说。
山西铁道职院院长任利成说,学校的办学模式就是“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瞄准我国产业发展前沿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知名企业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学院和品牌专业群,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据悉,昆山丘钛、华为、太铁、中鼎物流等知名企业,也是山西铁道职院的重要合作伙伴。
更多创新创业人才正在迅速成长
根植学生内心的创新创业理念,激发出了无限活力,越来越多山西铁道职院的学子绽放着别样的精彩。
尹爱民及其团队成员就是典型代表。2019年,他们入校继续深造,并参加了创新创业大赛,回忆起比赛历程,每个人都激动不已。团队成员任磊告诉记者:“一开始很迷茫,是企业和学校联合组建的导师团队,一步步耐心细致地指导我们拿到了全国银奖、全省金奖。”
《“辣么香”》辣椒酱项目曾荣获山西省第十二届“兴晋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组金奖,项目导师乔霞坦言:“从培育选题开始,每个章节的字斟句酌和项目演练的精心打磨,都凝聚着每一位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的汗水。”
浑守鑫毕业后于2019年7月创办了山西鑫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我们与省内不少国有企业达成了合作,包括西山热电、古交电厂、霍州热力公司、山西焦煤等。这些成就离不开学校对我的指导和支持。”他说。
曾获得省级大赛金奖的贺晓剑、自主创业的王琳慧……学子们还在不断创造着惊喜。“学院把舵,学生扬帆。”任利成表示,“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今年3月更名,是我省第一所铁道类高校。我坚信有一天,能够看到从我们学校孵化出的众多优秀企业和优秀人才。”
李林霞 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