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疫情渐好,又到旅游好季节。一家人外出领略天南海北的自然风光,亲朋好友体验久别的温馨小聚,被许多人列入计划。不过,疫情尚未结束,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这个时节能否旅游?如何旅游?有关专家开出药方,目前可以出去游,家庭聚会人数不要多,戴口罩、勤洗手……药方是这样开了,但我们还要提醒游客,开心游、用心防。
毋庸置疑。对于目前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世卫组织提出不必恐惧。提示归提示,但疫情防控这根弦必须时刻绷紧。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全”至关重要。像过去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怕是行不通了,必须提前做好各项功课,才能保证出游的安全有序、顺畅舒心。那么,这次出行要注意哪些呢?
首先,提前准备预约游。不打无准备之仗,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全国重点景区都采取了预约游览,并且规定日接待人数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比如,故宫每天接待人数不超过3万人。景区门票实行网络或电话实名预约管理,未预约游客不得进入景区,景区不提供现场购票服务等等。为此,一定要提前做好行程规划,通过景区官网、客户端、电话等渠道提前预约,引导游客错峰入园。在这方面不能存侥幸心理,以免乘兴而去、扫兴而归。
其次,做好防护严格游。戴口罩、勤洗手、携带个人健康码、这些都是旅游的常识问题。在这方面,受疫情的影响,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不戴口罩,出去吃饭不分餐,哪里人多往哪里扎堆,回家还不洗手,这都是在裸奔!”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还这样特别提醒游客。人们渴望回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但前提一定是心里绷着防控这根弦,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让科学防护成为贯穿生活的常识。
再次,遵纪守法文明游。今年“小而精”“周边游”的旅游产品受到游客青睐,并将成为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旅游发展趋势。应该看到,在旅游中,一些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有一种想怎么就怎么的心理,无法无天,因此家长要格外注意,对他们的管理教育。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玩的地方不玩,遵守景区的规定和民族风俗。这方面万万不可掉链子。听专家的话,在这一特殊时期国内除了几个中高风险区域外,最好不远游、不聚集,避免给开心的旅游增添不必要的风险和纠结。
梁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