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民声

“日间照料中心”里的歌声

  “打起手鼓唱起歌,各族人民跟着党,社会主义道路多宽广……”近日,笔者来到侯马市张村街办褚村“日间照料中心”,刚进门,就听见暖心的歌声从楼道内传出。
  春日的阳光下,老人们聚在一起,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练习书法。阅读室里有几位老人看着当天的《山西农民报》,正热闹地讨论着上面的有关报道。走进大厅内,不远处看到有图书室、书画室、棋牌室、声乐室、舞蹈室、爸妈食堂、休息室、谈心谈话室、心理咨询室、志愿者服务工作室等。像这样的日间照料中心,侯马市乡村共有40家,覆盖全市乡村50%以上。
  近年来,侯马市采取政府引导,因地制宜,自我管理,共建共享的原则,在乡村养老服务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前不久在全省召开的推进城乡养老和产业发展大会上,市委书记王煦杰做了经验介绍。
  “日间照料中心就是好,现在已成为我们的第二个家了。白天日间照料中心有人照顾,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也给孩子们解决了后顾之忧。”褚玉兰老人说。
  “我们村里在县城打工的人较多,加上离市区较远,一些老年人中午吃饭就成了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政府的引导下多方考察,成立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褚村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刘仁燮说。
  为了降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费用,该村还给日间照料中心划拨了120亩土地作为中心的粮油菜生产基地。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在这里可以参加较轻微的田间劳作,既锻炼了身体,又为中心节省了费用。
  对日间照料中心,侯马市采取政府补一点、集体筹一点、个人交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破解资金难题。同时,侯马市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搞高大上。市委、市政府每年将日间照料中心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农村社会建设试点一并推进,充分整合农村卫生、文化、教育等各种公共服务资源,逐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日间照料为依托,农村养老服务机构为载体,志愿公益服务为补充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在服务对象上,侯马市要求优先保障乡村7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散居的五保老人;在服务人员上,主要以老年人互帮互助为主,配备少量的管理人员。另外,要求积极发挥党团员、爱心人士、志愿者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走出了一条村集体和社会化管理相结合的新路子。

柴卫东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4-14期

  • 第2021-04-13期

  • 第2021-04-12期

  • 第2021-04-11期

  • 第2021-04-10期

  • 第2021-04-09期

  • 第2021-04-08期

  • 第2021-04-07期

  • 第2021-04-06期

  • 第2021-04-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