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副刊

芦家庄印象

  或许这就是缘分吧!
  如果不是包村护林防火,我们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发展和改革服务中心一行5人也未必到这离核心景区40多公里、晋与冀境握手的长城岭下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石咀镇芦家庄村,更因交通、食宿等条件所限,往返不便而驻扎在了村委会的办公室,并自费开灶做饭。
  芦家庄村地处晋东北部、山西与河北接壤的明代长城岭下的一条长峡谷之中,峡谷两旁的山分别被当地人称之为前、后坡堤,由龙掌沟、退角沟、刘家沟、冯家洼、近石沟、南沟、寺南沟、朝阳庵等众小山和沟谷组成。长城岭为石头修筑的明代长城的一段,其关门和岭石洞位于墙体之上,长城岭驻兵处倚墙而建,位于墙体东侧,石墙平面呈矩形。其中忻阜高速和国道穿岭而过,通到河北省的阜平县。当年聂荣臻元帅创建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毛主席前往西柏坡指挥波澜壮阔的辽沈、淮海、平津等战役都从此经过。
  芦家庄村是个山珍奇、水甘甜、生态原始的一个秀美小山村。峡谷两边的山沟长满了松树、桦树、杨树、柳树、椴树等,春夏之交这里的山杏、山桃、山梨树和杜鹃等花竞相绽放,把峡谷两面的山装点得无比妩媚。沙棘、河条、榛子、刺溜子、刺梅、油根子等灌木郁郁葱葱。夏、秋季节里山葱、山艽菜、蕨菜、山草莓、台蘑、蒲公英、甜苣、地耳等100多种野蔬遍地可采,成为农家的家常菜。灌木丛中或林草地上栖息着山羊、豹猫、狍子、山猪、獾子、赤狐、白头鹞、山兔、山鸡、松鼠、猫头鹰等100余种野生动物。倘若在秋季,峡谷两旁的前、后坡,那海洋似的森林和茂密的、拥挤的灌木丛,蓊郁苍翠,红、黄、绿交相辉映,绿的青翠欲滴、红的似簇簇火焰、黄的则如黄金……五彩缤纷、层林尽染,浓得抹不去、化不开,秋高气爽,时而飘过的洁白云朵,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巨型的万紫千红的油画之中。行进在芦家庄村峡谷两旁充满泥土花草芳香、近乎原生态的小路上,小路两旁知名的不知名的野生植物除了色彩斑斓、令人陶醉外,在当地人的指导下,还有不少可以采摘食用的野鲜果和坚果及野党参、黄芪、大黄、台蘑等数十种药材及山珍。
  芦家庄村还流淌着一条涌泉河,民居也是临河倚谷修建,有不少仍是用石头垒砌的老民居,忻阜高速和忻阜国道分左右紧贴前、后坡堤穿越而过。相传,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第一次朝台的路上,行至此见由明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李娘娘出资50万两黄金修建的“龙泉寺”后又改为“旧楼寺”已很破旧,此时其坐骑燥热难耐、饥渴无比,愤而用蹄子在地上猛趵,竟趵出一股喷涌的泉水来,康熙即以“喜清澜之不竭,念圣境之未烟。爰发帑金,式扶像教。揭狮堂以缨壑,绀碧重新。翼雁舍以连霄,烟岚增焕”,敕令在此复建寺院。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竣工,赐额“涌泉寺”,赐匾“化城莲径”“法雨晴飞”,还勒《御制涌泉寺碑》,于是涌泉寺(现又名佛林寺)成了这条峡谷中一座绀宇琳宫,后成为五台山黄教三喇嘛的锡驻之地,寺旁有两座明代时期的尊胜佛塔,与其相距约1公里的明长城岭下的前坪碧霞寺、射虎川黄教二喇嘛驻地、康熙朝台时的行宫台麓寺、五台十景之一的写字崖遥相呼应。涌泉旁边还有两股小泉水,这些泉水冬夏不涸,四季涌流,饮之甘甜醇冽、沁人心脾,不仅在四季可直接饮用,也是芦家庄村的主要饮用水源,前些年据有关部门测定,水中还含有14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常饮用对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的疾病具有一定防治功效。周边及相邻的河北省知情人士,常常跑几十公里的路,拉泉水回去泡茶饮用。
  2007年芦家庄村委会为了村里饮用水的安全卫生,也为改变过去由村西头到村东头、挑水得走400多米的上坡山路,特别是近年来村里老年人逐年增多,在雨雪天挑水很不方便,于是,筹集9万余元资金,在泉源处修建了大小两个封闭式蓄水池,引泉水进村入户成为自来水,极大地方便了村里的人畜饮水;当两个蓄水池满后,溢出来的泉水就形成了涌泉河,河水顺谷流约8公里后,注入了台山的母亲河清水河,再归滹沱河、海河,最终入了渤海。
  芦家庄村有120多户居民,370多口人。自古以来就以农耕为主,因为山坡地居多,一直是广种薄收,尽管养畜放牧,可也是以散养为主,形不成规模,从根本上解决不了贫困的困扰。2006年,年近50岁的白文光被乡亲们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后,紧紧抓住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为对象整村推进的契机,依托当地拥有10596亩优质的林草地,把大力发展以规模养牛为主的畜牧业,作为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产业。他还带头和村里的5名有养殖经验的村民成立了兴业养牛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芦家庄村以养牛为主的畜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除合作社牛存栏数达100多头外,还先后涌现出了5户长年牛存栏数达30多头以上的养牛大户和3户长年羊存栏数达300多只以上的养羊大户。这些大户仅养殖年纯收入就达10万元以上。近年来,全村年牛存栏数达600头以上、羊年存栏数达1000多只,全村仅养殖业就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全村家用小轿车和大型运输车等达50多辆。
  和村里的白文光书记聊天时得知,他想随着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与国际旅游接轨的契机,把这个两旁牧坡广袤的老村承沿下去,做大做强以养牛为主的畜牧业、建立畜牧基地的同时,筹备在离老村近1公里之外的大道山前,新建以住土炕、吃土饭、拾野趣、自采摘等,以村里妇女为主经营的纯农家休闲度假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新型产业。
  祝愿芦家庄村越来越好。

高峰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8-02期

  • 第2022-08-01期

  • 第2022-07-31期

  • 第2022-07-30期

  • 第2022-07-29期

  • 第2022-07-28期

  • 第2022-07-27期

  • 第2022-07-26期

  • 第2022-07-25期

  • 第2022-07-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