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郭贵林,排行老二,人称郭二,个子不高,五短身材,八音会班主,承父郭六之业,吹得一手好唢呐。
八音乃民间器乐乐种,所用乐器有管子、唢呐、哨子、海笛、笙、梅笛、箫、堂鼓、小鼓、板、大镲、小镲、大锣、云锣等。
郭贵林和兄长从父学吹唢呐、管子、哨子,郭父要求特别严格,炼其意、锻其志、锤其势、造其才,双脚各踩八字凳上,炼其腿功,肘关节处吊砖块,唢呐喇叭口处吊酒瓶,炼其臂功。培养身、姿、势、度、仰、俯、抬、跳、蹲、坐功底。精于音、神于情、表于艺、发于态,要求胸腔开阔,以音运气,气随谱动,气存丹田的呼、吸、偷、补、提、挺、沉、憋、顿等用气功夫,使之收放自如,增强胸、膈、腹、腔、肋、喉、腮、嘴的运用功力。在父亲理论心得、言传身教的指导下,由浅入深进入状态,加之本人勤于练习,精于琢磨,悟性独特,并跟随父亲参加红白喜事、庙会等实践,扎实了基础,逐步学成,音调稳准,也逐步被同行和社会认可。
父亲去世后,郭贵林将老一辈传统吹奏的曲目加以研究和探析,试着将一些曲目依照音乐气势规律,会同杜三等合编再创民间有名的八大套《大得胜》。结构精炼紧凑,曲牌连接自然,吹打配合更为精妙。他经过深思探究,自制特大唢呐,木管杆子材质为柏木,上细下粗,当地的核桃能从气盘口和喇叭口滚进滚出,此唢呐管粗、杆长、喇叭口大,一般鼓手没有点功底是使用不了的,这把特制的唢呐就像一匹草原上的骏马,吹遍晋北大地。
华北地区八音会切磋技艺都有地点,诸如河北阜平、井陉,陕西陕北,晋中榆次、秋村,太原阳曲、黄寨等等,大部分是庙会时节,鼓匠们都有相约。一年一度的农历三月初八东冶庙会,更是五台境内及各路八音会切磋之时。吹奏八大套《大得胜》,流行歌曲及晋剧曲牌等喜庆曲目较多,以吹会友,以奏交朋,以德传艺,以技育徒,便是鼓匠同行的宗旨和职业操守规则,届时好戏连台,精英荟萃,围观者人山人海,呐喊声此起彼伏。
郭贵林和队友吹奏《大得胜》难度最大的《绕天飞》是最精彩的一段,可谓唢呐高峰,他将大号唢呐使用得得心应手、无与伦比,达到了极致。
《大得胜》表现古代将士打了胜仗,以豪壮宏伟的气势胜利归来,桀骜不驯的格调表现了人民欢庆胜利的情景,由若干曲目组成,包括《将军令》《过街》《耍娃子》《撩单子》等曲目,打击以鼓、钹为主,管乐以唢呐、笙为主,一般都在婚礼喜庆节日中演奏,亦可抽取某些曲牌作为高跷、秧歌、社火、旱船、扇子舞、广场舞等民间舞蹈的伴奏音乐,吹奏时锣鼓喧天,唢呐高亢嘹亮,氛围十分热烈,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百听不厌。
唢呐郭贵林,海笛杜三,管子田元喜,打击乐徐有生,笙安补还、陈昌礼、陈三等,吹奏《大得胜》的录音经常在省市级人民广播电台等播放,成为诸多爱好八音会者的精神食粮及学子的有声教材。
唢呐是乡村最为嘹亮、最为通远的声音,因为有了它才使人宣泄,使人感动,使人奔放,这也让它成了生长在乡村中,最与泥土接近的乐器,让每个乡村人对它虔诚备至,以二目视之,双耳听之,敞开心扉,受其涤荡。
郭贵林于改革开放初期辞世,弟子有数十人。郭贵林执着器乐,精益求精,严谨的吹奏技艺作风,深受弟子们敬仰;谦虚至善,无私施教,宽厚仁义,德高望重的品德永驻弟子们心房;聆听其讲授,理解其辅导,目睹其身教,激励着弟子们奋发进取,师恩如山哉,终生难忘。
校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