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副刊

为转型时代的社会心理把脉

  •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殊性。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普遍社会心理问题。直面时代的普遍社会心理问题,严肃地科学探究它们,这既是一名社会心理学家的科研任务,也是社会责任,更是天然使命。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社会心理学领军者、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教授的新作《社会心理学的时代实践》,正是这样一部专注于严肃地科学探究我们今天这个大转型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中国普遍社会心理学问题的学术研究专著。
      作者以敏锐的时代视角、客观的学术眼光、独到的实践见解,将时代的社会转型看作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实验靶场”,对当下面临的几大普遍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全书共9个章节,系统论述了社会心理学在国际及国内的起源与发展情况,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心理现象和梳理社会心理特点,并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旨在为社会进步与发展提供帮助。
      在衣食住行匮乏基本上已经解决了的今天,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有哪些普遍的社会心理问题?俞国良教授精心挑选了几大关键问题——自我和谐目标与国民幸福感变迁、人际知觉偏差与国民信任感缺位、文化变迁与中国新兴社会阶层心理分析,以及“一老一少”(老年人、青少年)问题等,分列单章予以探究,经过抽丝剥茧,直抵问题的核心,进而提出一些专业建议与理性对策。
      按理说,时代的普遍社会心理问题迫切需要社会心理学家予以严肃回应与科学解答。比如大家非常关切的权力认知和腐败现象。然而,由于政治敏感性和精致的利己主义流行等,许多社会心理学家其实并不愿意触及这个时代社会心理问题。但心怀天下的俞国良教授以一名社会心理学家的高度学术敏锐度与社会责任感直面权力认知和腐败现象,探究了“权力认知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权力滋生‘腐败’的社会心理学分析”“问责是社会心理学不可忽视的概念”,以及“反腐倡廉是一场持久的‘心理战’”,从社会心理学的学理上一一科学解析。
      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即实践性)。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由于人天生就是社会性的动物,两个人就组成最小的社会,所以人的各种心理必然具有无法分离的社会性。因此,无论研究哪个对象与领域的心理学,其实在本质上都是广义的社会心理学。例如,儿童学业发展在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分类上属于发展心理学。但是,儿童学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不仅仅是儿童自身的父母遗传及其家庭,更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密不可分。因此,《社会心理学的时代实践》在第9章以两节分别研究了“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学业发展的影响”和“多元文化价值对青少年榜样选择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是很有趣的。这种有趣,一方面是研究的对象与问题是有趣的,另一方面是研究的结果是有趣的,比如幸福感。幸福感是一种强烈的个人感受,而且个体对幸福的感受的差异很大。对社会心理学家而言,研究幸福感就需要研究测量和影响因素。而且,还需要从更广的社会转型与发展变迁的角度来看国民的幸福感。《社会心理学的时代实践》的第3章集中研究了“幸福感:测量、影响因素及其进展”“自我和谐目标:模型、测量与影响因素”和“社会转型:国民幸福感的震荡与变迁”,为广大读者展示了个体与国民幸福感的鲜明时代性。
      俞国良教授30多年来深耕社会心理学研究,完成了许多具有开拓性的工作,对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贡献卓著,深受学界和政府高度认可。在《社会心理学的时代实践》这本书中,他为广大读者近距离接触社会心理学打开了一扇独特的窗口,引导大家了解、思考、认识近10年来(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疫情时期)中国社会心理的变化和相关难题的应对方法,同时期望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提供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参考建议。
      除了聚焦和研究中国社会转型时代面临的7大普遍社会心理问题,秉持学术研究与社会观照相统一的作者,在书中还逐一系统论述了“让社会心理学走进时代”“国际视域中的中国社会心理学”和“中国社会心理学的融合与发展”,最后落脚于“让社会心理学走近大众”,让读者充分理解社会心理学者的研究为什么必须接地气,以及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为什么不能脱离观照社会问题而自我沉醉。
      所以说,作为著作等身的俞国良教授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收官之作,《社会心理学的时代实践》一书客观上的确是一部将学术理论研究、观照社会心理问题和改善社会实践指向三者密切结合的学术力作,甚至可谓其社会心理学扛鼎之作。
      诚如俞国良教授在该书《自序》中开篇所言:“作为一名学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特别是一名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步成长、已过天命的‘中年学人’,我很想为这个如火如荼的新时代、可圈可点的社会转型期做点事情,留点记忆。无奈受条件和学识所限,虽有一腔热血和一片忠诚,也只能尽心尽力、扯着嗓子喊上几声,不仅仅是为学术服务于社会实践摇旗呐喊,也是为处于复兴中的华夏民族承担一个子民的义务和责任。”
      《社会心理学的时代实践》一书的出版,落实了他的这个想法——一名社会心理学家强烈希望用学术研究观照现实社会问题的朴素想法。

    胡乐乐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8-11期

    • 第2022-08-10期

    • 第2022-08-09期

    • 第2022-08-08期

    • 第2022-08-07期

    • 第2022-08-06期

    • 第2022-08-05期

    • 第2022-08-04期

    • 第2022-08-03期

    • 第2022-08-0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