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政法

我省青年贾柯、霍振兴积极参加蓝天救援队行动,并创作歌曲——

我与“蓝精灵”一起歌唱

  “在危险来临,在灾难面前,有一群‘蓝精灵’,他们勇敢又聪明,他们善良有担当,他们辛苦奔波在那百姓需要的任何地方,他们平凡心灵都纯净……”这是我省青年贾柯、霍振兴为长治蓝天救援队创作的一首歌曲《我与“蓝精灵”一起歌唱》,也是他们连续两年假期跟随蓝天救援队参加公益救助活动的真实感受。
  贾柯、霍振兴出生成长于长治市,现分别就读于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两年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二人只能在家中完成学业。“当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长治蓝天救援队时刻处于一级响应状态,队员们写下请战书,按下红手印,整理抗疫装备,冲锋抗疫现场。”刚上大学的贾柯,目睹了长治蓝天救援队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战斗在防疫抗疫战场的壮举,深受感动。
  “一时间,鲜红的党旗和青年突击队队旗成了‘主心骨’,冲锋在前的党员是战胜疫情的‘定心丸’,这些救援队员就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贾柯、霍振兴对成为“蓝精灵”表现出由衷的钦佩和向往,并经过努力加入到了长治蓝天救援队的行动中。他们与志愿者一起搬运防疫物资,一起进入学校消杀保洁,一起去被封闭管理小区为居民购物送菜……在那段难忘的日子里,他们感受到奉献的快乐,也收获了奉献的喜悦。
  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长治蓝天救援队第一时间成立抗洪救灾指挥部,紧急启动24小时备勤制度,首批救援队员到达一线,历时五天抢险救灾。他们把坐轮椅的爷爷从洪水中抬起,把年迈的奶奶从损毁的房屋中背出,把年幼的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志愿者的温情布满灾区的各个角落,好多河南老乡在队员们离开时握着他们的手泣不成声。面对电视里感人的场景,没能去到现场的贾柯、霍振兴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从内心深处更加坚定了做一名“蓝精灵”的理想和信念。
  去年暑假,长治市一位耄耋老人走失。长治蓝天救援队接到求救信息后,立即展开救援行动,他们兵分几路,从各个线路寻找老人。因为老人平时喜欢在河边散步,贾柯、霍振兴就与救援队员同行,沿着河道一路找寻。夜深了,他们边走边用手电筒在林木深处、大石坡凹处照射。四处一片寂静,唯有月光陪着他们一起前行。历经4个多小时,终于看见一位老人蜷缩在城郊河道边的草坪上,他们急忙上前察看老人身体状况,搀扶至安全地带,核实身份并迅速拨打其家人电话。亲属们纷纷赶来向贾柯、霍振兴等蓝天救援队营救人员表示深情致谢。那一刻,他们动容了。因为,他们人生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也可以通过帮助别人赢得尊重和感激,也可以做一个自己一直都仰望的“英雄”。
  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用实际行动温暖那些需要温暖的人。长治蓝天救援队的善行义举,在不知不觉中沁入了许多年轻人的心灵,助力他们健康成长。贾柯、霍振兴,就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两年来的寒暑假,贾柯、霍振兴如愿加入长治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队伍,用自己的爱心去做力所能及的事。走到哪里,贾柯、霍振兴就把蓝天救援队的奉献助人精神传播到哪里。回到云南大学后,他们把这种正能量带到了学校,不仅向同学们讲述救援队的故事,还为蓝天救援队创作歌曲,号召更多的人成为公益救援队员。因为,他们忘不了家乡的这群“蓝精灵”:危难时,伸援手;大无畏,传温暖。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长治蓝天救援队队员,就是夜空中那些最亮的星。

本报记者陈俊琦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8-17期

  • 第2022-08-16期

  • 第2022-08-15期

  • 第2022-08-14期

  • 第2022-08-13期

  • 第2022-08-12期

  • 第2022-08-11期

  • 第2022-08-10期

  • 第2022-08-09期

  • 第2022-08-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