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公立医院改革发展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为持续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防控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新发展阶段公立医院的改革方向,勾勒出公立医院资源配置要从“重物质要素”转向“重人才技术”的路线图。公立医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注重人才的高素质发展,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发展制度,营造人才成长环境,统筹推进公立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提高薪酬待遇,吸引高素质人才。医学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医学人才的价值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同,需要应有的薪酬待遇与之相匹配以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公立医院在实施薪酬激励的过程中,一是要做到重点支持和整体提高之间的平衡,对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人员以及高层次医学人才,要提供较高的薪酬待遇进行培养,激励其人尽其才;二是要重点补齐薪酬待遇的短板,包括编制内外人员的同工同酬短板以及奖励性绩效公平分配的短板,提高普通岗位人员、低年资医生的薪酬水平,推动公立医院同工同酬政策的落实;三是要建立薪酬动态调整机制,薪酬水平的调整要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公立医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和服务性收入,政府应给予财政政策支持,医院也着力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水平,着手内部运营管理,完善收支结构,让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价格更为合理,合理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让医院更好地发挥社会公益作用。
完善激励机制,拓宽人才发展平台。要想真正吸引和留住人才,离不开对人才的激励保障。医院要积极探索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实施多样化激励机制,除增加医学人才的物质激励外,还应关注医学人才精神层面的激励,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根据医学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开展针对性的物质和精神激励。一是要制定总目标,绩效评价紧紧围绕目标进行,以保证绩效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绩效要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根据职务职称、责任担当等特点,合理拉开医学人才的收入差距,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二要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实行竞聘上岗,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灵活用人机制,为医学人才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广阔的平台与机会,不断提高医学人才的归属感。三要对医学人才进行培训,以不断适应医院发展的需求,培训方式可以包括新员工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外派培训、进修培训、战略性培训、文化制度培训等,培训要以符合医院发展及医学人才能力提升为基本原则,并注意前瞻性与系统性。四要重视年轻医学人才的培养,适当给年轻医学人才压担子,将专业人才培养与专科建设结合起来,根据个人特点和优势进行分工,给年轻医学人才更多的展现才能以及发展的机会,敢于提拔年轻的骨干,培养学科带头人,不断推动医院人才建设工作的良好发展。
改善人文环境,留住优秀人才。一要坚持党建引领,让医学人才当家作主,要坚持院务公开制度,尤其是要公开关系医院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使医学人才真正参与医院建设。同时,每年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听取医学人才对医院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二要坚持正面引导,建立一套规范的人才选拔、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机制,敢于提拔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医学人才,适当放权让他们放开手大胆干,充分调动医学人才的积极性。三要营造良好环境,建立关心爱护医学人才长效机制,改善医学人才工作环境和条件,维护医学人才合法权益;提供员工福利保障,落实员工休息、休假制度,切身减轻医学人才工作负担,定期组织医学人才进行体检,对患有严重疾病的医学人才给予资金资助,使他们深切地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加强医学人才心理危机干预,关注医学人才身心健康,开展医学人才援助计划,关爱医学人才父母和子女的照顾问题,解决其后顾之忧,在工作时间的安排上制定弹性工作时间,着力打造有温度、有情怀的医疗环境,培养有情怀的医学人才。
提高自身素养,争当骨干人才。具备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是一名合格医学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一要加大医德医风学习培训及考核力度,开展典型案例的以案说纪、以案释法教育,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人,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从中得到警示和教化,自觉抵制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医院对医学人才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很重要,包括医院的文化建设、医学人才行为规范的制定和培训等。二要督促医学人才努力提升专业技术水平,积累丰厚的理论知识,在专业领域勇于实践和探索,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三要鼓励医学人才确立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对患者体现人文关怀。四要教育医学人才明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既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进行良性竞争,还得有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职业素养,严格规范自己的执业行为,通力合作,联手攻关,共同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作者: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