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副刊

山神凹的女儿

  •   罗罗山下,山神庙旁,耐受河穿村而过。
      四季的悄然轮回里,一个叫山神凹的晋东南村庄,突然间就被广大读者熟知。这个曾经贫瘠而荒凉的村子,生养了一位叫葛水平的作家,是她的书写,让这片土地有了文学的色彩。
      多年的写作,一系列文学荣誉的捧得,葛水平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太行山下的山神凹。2011年,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裸地》(刊于2011年第3期、第4期《中国作家》),遥远年代里的人和事,被她写得沉重而揪心,读者记住了生养她的那个叫山神凹的小村。时隔7年,葛水平又捧出一部长篇小说《活水》(刊于2018年第9期《人民文学》),同样是写山神凹,让她放不下的依然是对故土的惦念和牵挂。
      黄土厚重,河水奔流,从《裸地》到《活水》,葛水平进行了一场深入而持久的文学跋涉。山神凹走出来的作家,让那片土地呈现了文学的光泽。
      山神凹是葛水平的故乡,无可置疑地是她文学创作的素材库。身为作家,葛水平希望自己的故乡变好,希望乡邻们能在大时代的变革里富起来,活得堂堂正正、殷殷实实,所以,她才会一次次把目光投向太行山下的那片土地,并矢志不渝地用文字书写。迄今为止,葛水平所有乡村题材的小说,几乎都有山神凹的影子。她用文字打开了一扇窗,山外的人看到了山里的景象,山里人也望见了山外的不同。
      《活水》有名有姓的人物达58个,葛水平并没有刻意把某个角色拔高成中心人物,而是让所有人都成为“中心”,组成了《活水》这部小说的“群体形象”。这些人物,在山神凹一定都能找到原型。他们有的曾与葛水平朝夕相处,有的在她的人生记忆里也许只是流星一闪,但因为是山神凹的乡民,是葛水平深爱的土地上的生命,故而每一个人物写起来都没有陌生感。
      一个村庄养育了几大姓,却辈辈守着大山,守着干枯的岁月,在山神凹的土地上苦熬,穷了一代又一代,所以,每个人都想着有朝一日能走出山神凹。不管是申广建、申老七、申斗库这样的山神凹“农一代”,还是申白露、申寒露、宋栓好这样的“农二代”,甚至申芒种、申小满、申小暑这样的“农三代”,都希望能走出去,到城里看看五光十色的生活。在山神凹人看来,山外才有“活水”,山外才有希望,山外的月明似乎也比凹里的亮。
      小说中的申寒露,因为跟一个叫“李夏花”的留守妇女偷情,被全村人看作是申家的败类,受到耻笑和排斥。申寒露听到了村人的议论,甚至接受了大家的耻笑,但他想挺直胸膛往前走,想活出个人样来。然而,有时候,人还是左右不了自己的命,到头来,终究走不出人生的困局。日子需要“活水”滋养,爱情需要“活水”滋养,人一生的事业和奔忙又何尝不需要“活水”呢!
      申寒露的前半生在出走与回归之间纠结不定。当他真的敢为自己的爱情做主,并决定和李夏花走到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家庭的时候,生他养他的山神凹才真正有了“家”的意义。
      李夏花无疑是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核心角色。她的一生不断纠缠着爱恨情仇,也不停地在离乡和回乡之间辗转。作为女人,她最大的不幸,就是没给申家生一个健全的孩子。后来,“她和山神凹汉子苟且,目的很明确,她需要钱,她要钱就是想给大嘎看病。”然而,母爱的伟大还是屈从于生活所迫。李夏花无奈离开了山神凹,到城里的剧团谋生,就为了一口饭,而且,山神凹的风言风语已经容不得她再栖身。人活一辈子,有时候是活给别人看的,一辈子要活出个样儿来,实在不容易。李夏花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所以,她一生都渴望有个安定的家,有个疼爱自己的丈夫。后来,她与申寒露组成了新的家庭,要开始新的岁月,人生才算有了一个不再漂泊的安放。
      故乡不会拒绝自己的儿女,离开或者归来,故乡永远都是那片熟悉的土地。不管如何失意落魄,在故乡的土地上都能找到人生的安慰。
      申寒露的奋起、李夏花的抗争,让人更加明白一个道理:你怎么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么对待你。到了山神凹第4代,命运依然如此。走出大山、走进城里的申小满,潦草轻浮地对待生活,生活最终给了她一个没有结果的人生。相较于申小满,同样进到城里的申小暑,用一颗真诚善良之心对待生活、对待周围的人,因此,生活给了她丰厚的回报:她不但收获了事业,也收获了纯真而幸福的爱情。
      小说结尾,山神凹的第3代、第4代回来了。他们是在山外打拼过的年轻人,山外的生活拓宽了他们的眼界,他们有想法,有魄力,敢闯敢干,他们将给山神凹注入“活水”,也该是给生养自己的土地注入“活水”的时候了。穷是穷一时,还能穷一世?任何一片土地,只有注入“活水”,才不会荒芜,也才会有希望。年轻人的回归,让山神凹有了“活水”,凹里的日子要变了,人的心也要变了。葛水平借放羊人韩谷雨的口说,“我告诉你们吧,我有预感,山里人借山居住,赚城里人钱,是庄稼人活着的正理。”这是作为山神凹女儿的葛水平发自内心的期待,正如年轻的主人公申小暑说的那样,“拥有土地的人才能理解生活的美好。”这就是小说的主旨。
      一个作家,文字所能筑起的最高功德,恐怕就是对生养自己的土地施以跪拜之礼。在《活水》创作谈中,葛水平写过一句话,“我坚信,重返故乡是未来人的必然选择。”这是她的自信,也是故乡对每一个游子的深情呼唤。葛水平是山神凹的女儿,提笔书写自己的故乡,是她对故土的虔诚回馈。
      作为山神凹的女儿,葛水平用《活水》这样一部长篇小说的书写,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游子还乡”。

    许玮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9-02期

    • 第2022-09-01期

    • 第2022-08-31期

    • 第2022-08-30期

    • 第2022-08-29期

    • 第2022-08-28期

    • 第2022-08-27期

    • 第2022-08-26期

    • 第2022-08-25期

    • 第2022-08-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