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能源低碳发展,共谋能源务实合作。省委书记林武在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指出,要围绕煤炭产业和数字技术一体化融合发展,持续加大智慧矿山、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等方面建设,努力成为全国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排头兵。
能源互联网是能源企业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重要抓手,也是安全可控达成“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其核心要义在于通过数字革命引领能源革命,将能量流、信息流、碳排流、价值流融合互通,从而打破各类系统间的壁垒,促进能源开放共享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山西作为资源型地区和煤炭大省、同时也是碳排放大省,加快构建能源互联网,探索符合山西实际的“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十四五”是山西推进能源转型的关键期和窗口期,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步伐,影响甚至决定着我们能否从根本上扭转化石能源继续增长的势头。作为一种社会、信息、物理相互依存的超大规模复合网络,能源互联网具有更广阔的开放性和更突出的系统复杂性,需要新技术、新路径的不断突破,需要新理念、新思路的持续更迭。
山西针对建设能源互联网提出“1+3+N”布局,即围绕一个省域能源大数据中心,大同、朔州、运城3个能源互联网试点城市,多个能源互联网试点产业园或能源微型网络布局,强调的是一种规模效应。其中,朔州试点的重点在共享储能,并通过这种办法探讨未来如何找到一种储能投资、利用和运行的新商业模式。这是因为,当前新能源革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光伏、风电本身的发电成本很低,但利用成本仍然较高,其中储能是瓶颈,需要靠电池、氢能等技术来共同解决。而大同关注的是智慧矿山产业,比如一个现代化的煤矿怎样进行智能化的改造和利用。运城则具有非常典型的受端电网的特点,重点关注其工业侧和用户侧的应用。总之,能源互联网技术将来要覆盖到尽可能多的规上企业和园区,如果都完整建立起来,可以实现一个自上而下分布,既有分布自治,同时又有互动和协同管理的架构,使得整个山西全面建成一个省域能源互联网平台。
山西的能源互联网市场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能源电力运营新模式和新业态。努力打造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为我国构建省域能源互联网的新形态和新生态贡献山西经验和山西样板,大有可期。
胡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