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山西谋划未来发展的大前提、大逻辑、大背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上的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个别的、局部的、暂时的,而是全面的、整体的、长期的。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山西谋划未来发展的大前提、大逻辑、大背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山西的必然选择,充分反映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没有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没有高质量的发展,发展也失去意义。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上的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个别的、局部的、暂时的,而是全面的、整体的、长期的。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就发展基础而言,需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把握。一是优势方面。交通便利快捷,成为承接全方位运输的重要枢纽;资源得天独厚,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发展韧性强劲,质量与效益实现双提升。二是短板方面。创新支撑作用发挥得还不够,经济发展资源依赖比较突出,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人才质量需要全面提升。三是机遇方面。国家政策利好,被确定为全省域转型综改试验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地处“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区域。四是挑战方面。区域竞争加剧,在中部六省中竞争力还不够强;生态环境挑战,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治理协调发展成为必须破解的问题。
以叠加作为制度优势,构建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要用足用好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重点统筹好“五个关系”:统筹好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关系,尽早进入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碳中和;统筹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加快构建现代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统筹好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推动传统产业高端低碳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统筹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鼓励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统筹好机遇与挑战的关系,不断催生全新行业和商业模式,努力实现产业结构转型、产品体系迭代、产业低碳进位的目标。
以高端作为发展方向,引领产业结构全面转型升级。在新兴产业培育上,要拓展“山西智造”,做大做强碳基等新材料产业,加快培育数字经济,在新赛道上实现新跨越。在能源产业创新上,要坚持“先立后破”,探索新型煤炭利用方式,提高新能源产业占比,实现煤炭资源有序替代。在传统优势产业提升上,要统筹“强优绿”,加快改造升级步伐,向产业链顶端冲刺,向附加值高端迈进。在现代服务业提质上,要做到“高质效”,围绕现代科技服务、物流、文旅、康养等领域,实现质效“双升”。在现代农业增效上,要突出“特色优势”,统筹推进省级三大战略,加快五大平台建设,建立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真正走出全产业链特优发展模式。在数字经济发展上,要超前谋划推动,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打造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以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全力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科技创新力度,聚焦煤炭开采、煤电、煤层气、煤化工、氢冶炼等领域,提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水平;努力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积极争取一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促进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对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争取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推动需求与科技供给有效对接;注重集聚各类创新人才,坚持引才和育才并举、用才和留才并重,整体引进创新团队,积极培育本土人才。
以协调作为内在特点,打造高质量发展空间载体。加快“一群两区三圈”城镇化建设,高位推动、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构建一群引领、两区联动、三圈协同的新格局;深入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坚持差异化、特色化方向,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集聚,提升县城对经济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的支撑作用;推动城乡深度融合,深化户籍制度等改革,加快制定激励政策,以整体打包一体化方式支持城乡基础设施项目。
以绿色作为普遍形态,打赢山西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碳达峰山西行动,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严控严管“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逐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构建新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空间,不断健全完善多元化生态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治理,协同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蓝天常驻”“绿水长流”“黄土复净”。
以开放作为必由之路,全方位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提升能源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积极融入京津冀能源保障体系,引进粤港澳大湾区能源领域先进技术、装备、证券体系,共享中西部能源优惠政策,加快对接长三角地区清洁能源市场;推进制造业产业链融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双城经济圈共建产业合作基地,促进山西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加大商贸物流协同合作,引进先进地区大型物流企业参与物流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体化对外多式联运体系;加快文旅市场对接合作,推出差异化、精品化、特色化旅游线路。
以共享作为根本目的,构筑高质量民生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打造一批具有山西地域特色的“技工品牌”;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发展,构筑全民学习教育体系;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全面提升基层医疗保障能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深入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以转型作为强大共识,营造全社会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全面解放思想,树立经济思维,沉下心夯实经济基底,集聚内需动力,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加强知识储备,提高算账能力,深刻理解经济指标体系的逻辑关系,真正成为抓经济工作行家里手。
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是精准定位。要有全球视野和长远眼光,按照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把握战略布局,做好统筹衔接,科学谋划布局发展蓝图。二是创新理念。以新发展理念为牵引,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和践行先进发展模式和成熟经验做法,全力推进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三是前瞻性设计。要有处理好百年大计的历史耐心,精准判断历史发展方位,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为引领,加强前瞻性布局,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实化细化各类专项规划。四是完善机制。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原则,健全各项落实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五是先行先试。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互促共进,遵循“试点试验——合法性认可——制度化扩散”的实践逻辑,探索推广有针对性、原创性、差异化的试点路径。
面向新的征程,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山西最鲜明的主题。山西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续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作者: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宋世清;本文系2021年山西省社会经济统计科研课题统计专业重点课题“山西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举措研究”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