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评论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全国各地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开展一系列活动。中宣部、教育部公布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全国共12人,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粉霞入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就要像他们那样,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9月7日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指出:“希望你们继续秉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砥砺品格,增长传道授业解惑本领,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谆谆嘱托、殷殷期望,给广大教师以极大激励和鞭策,同时也让所有关心教育事业的人们深受鼓舞。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传道”是第一位的。“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我省著名书法家席德生就是这样,多年来从事“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志愿服务活动,把教孩子练书法与学做人融为一体,退休后仍坚持不辍。成为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就要心中有国家和民族,永葆教育的初心,铭记教师的誓言,挺起信念的脊梁,做好为人师表的本分。
  身教重于言教。老师在课堂上怎样传授知识、在学校有怎样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成为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就不能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出问题,更不能身在学校却心在商场或心在官场,在金钱、物欲、名利同人格的较量中把握不住自己。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执着于教书育人,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打铁还需自身硬。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好老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成为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只有淬炼教书育人真本领,努力提升学识水平,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爱是教育之魂,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要始终保持一颗仁爱之心,让大爱熔铸于教育的各个环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成长为有用之才。李粉霞就是这样,连家长都直言不讳自己的孩子无可救药,她仍坚持用爱感化、塑造,终得蜕变、成才,因此成为经得起考验的仁爱之师。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各级党委政府更加关心教育事业发展,关爱一线教师队伍,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广大教师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我们就一定能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示范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徐补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9-13期

  • 第2022-09-12期

  • 第2022-09-11期

  • 第2022-09-10期

  • 第2022-09-09期

  • 第2022-09-08期

  • 第2022-09-07期

  • 第2022-09-06期

  • 第2022-09-05期

  • 第2022-09-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