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把市场主体倍增摆在更突出的位置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活力的“晴雨表”、保障改善民生的“主抓手”、评判营商环境的“度量衡”。
  8月26日,随着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一家建筑工程公司营业执照的快速办结,山西省实有企业达到100万户。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数字。五年前的2017年,山西的实有企业刚刚突破50万户,开办一户企业需要28天,成本需要1000元左右;五年后的今天,企业达到100万户,开办一户企业最多半天,且不花一分钱。从28天到3个工作日,再到1个工作日,再到“一网通、一窗办、半日结、零成本”,审批越来越简化,企业开办越来越便利。截至7月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达到364.22万户。除了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在蓬勃成长。
  草木繁荣,皆因土壤优良。近年来,作为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先手棋”,我省商事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围绕市场主体的“急难愁盼”,持续破解“准入难”“准营难”“退出难”等问题。“之前,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各需15个工作日,现在两个证可以一起办,大大缩短了办证时间。”这是一家药房负责人的感慨。从前贴满墙的各类行业许可证会逐步实现“多证合一”。“不久前,针对个体工商户专门推出了一个智能审批平台,点开系统中的‘我要开水果店’登记信息、提交材料,很快就完成了审批拿到了营业执照。”这是一个水果店主体验的“零见面、零跑腿、零干预”的办照速度……
  提高登记便利化水平、消除经商兴业障碍,改革释放的红利已切切实实惠及群众和企业。针对“准入不准营”的痛点,2021年2月起,我省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动照后减证,更多事项实现了“准入即准营”,更多市场主体可以轻装上阵。事实证明,“证照分离”改革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卓有成效,以取消的“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资格认定”为例,该事项在取消审批前全省只有10余户企业,改革后不到半年全省已新增400余户此类企业。
  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让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强起来是稳增长、保就业、保民生的关键所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目标进一步量化,力争2025年底全省市场主体达到600万户左右。用不到五年时间,从300多万户达到600万户左右,这充分体现出省委省政府推进市场主体倍增的坚定决心。目前,我省已构建起市场主体倍增“1+1+8+1”政策体系。这套“政策大礼包”力度空前,含金量十足,核心要义就是从制度层面破解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市场领域的制约障碍,通过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和真心实意的服务保障,引导激励市场主体蓬勃发展。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当前,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施工图已绘就,狠抓落实是关键。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把市场主体倍增摆在更突出的位置,让好政策、好措施“条条落实、句句兑现”,以不断优化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不断提升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涌流。

陈力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9-15期

  • 第2022-09-14期

  • 第2022-09-13期

  • 第2022-09-12期

  • 第2022-09-11期

  • 第2022-09-10期

  • 第2022-09-09期

  • 第2022-09-08期

  • 第2022-09-07期

  • 第2022-09-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