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耸于左,巍峨险峻,虎踞龙蟠;黄河绕于右,汹涌澎湃,天堑之壕。北枕长城双亘,三关锁钥,南应中条横立,气冲霄汉。再则,太岳为砥,吕梁为砺,祥山朝拱,汾水环流,表里山河,天险之地,形势之胜,莫过于此。形势之内,即便战乱,黎民百姓安居乐业,寺庙坟茔安然无恙,山西才会保存有全国数量最多的文物古迹。
目前,全国共遗存元以前木构建筑580座,山西占比85.55%。数量巨大的寺观遗存中,壁画与塑像分布其间,数量更是盈千累万。就现存寺观雕塑而言,唐、五代塑像72尊,宋、辽、金彩塑376尊,元代彩塑286尊,明代彩塑9108尊。现存唐、五代、辽宋的佛寺壁画总面积约640平方米,金元明清时期的佛寺壁画总面积约11300平方米。除此之外,尚有大量石窟雕塑与墓葬壁画。于雕塑、壁画而言,山西是活态的博物馆,留存时间跨度大、留存现状完好程度高、遗存数量众、艺术水平高、分布范围广,在全国首屈一指。
三晋出版社多年来足履畎亩,手抚机杼,笃于乡邦文献、地方文化,集地利之便,组建队伍,对此资源挖掘不已,于2020年策划组稿《山西国宝精华》(雕塑·壁画)系列丛书。本着少而博、博而精原则,项目预计出版50个品种,目前已出版《晋祠圣母殿宋塑》《法兴寺宋塑十二菩萨》《崇庆寺宋塑十八罗汉》《高平铁佛寺明塑二十四诸天》《玉皇庙元塑二十八星宿》《佛光寺东大殿唐塑》《南禅寺大佛殿唐塑》7种。《水泉梁墓北齐墓葬壁画》《娄睿墓北齐墓葬壁画》《九原岗墓北朝墓葬壁画》《徐显秀墓北齐墓葬壁画》《岩山寺宋金壁画》《云冈石窟造像大画幅》已定稿,即将付印。《宝宁寺明代水陆壁画》《崇福寺金代壁画》《大云院五代壁画》《佛光寺文殊殿明代壁画》《开化寺宋代壁画》《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辽塑》《永乐宫朝元图人物图集》《镇国寺五代彩塑》《双林寺明代彩塑》正在制作中,共22种。出版不定板,也将陆续放榜。遇新见解,分撰成篇,且具内在严谨性,画面欣赏之外,行文也典雅。出版形态上,既有8开全彩册页装,又有64开全彩校订装,皆可圈可点。
仅就《晋祠圣母殿宋塑》册而言,此间泥塑四十三躯,除宦官有三躯,均系女像。宫娥中其年幼始仅十五六岁,长者亦无过四十。其突破了神庙建筑中以塑造神佛为主的窠套,姿态生动,如笑如语,被认为是真实表现了被禁锢深宫、满腔幽怨的侍从们的精神状态,颇具史料价值。产生晋祠宋塑的年代,恰是中国历史上大众艺术兴起的时期,此后一切通俗的文艺形式,如杂剧、影戏、傀儡戏、词话、诸宫调、说书、词曲本、版画、年画等等,几乎都是在此时成熟的,而这组泥塑恰是这一时期文艺表现的集大成者。
《徐显秀墓北齐墓葬壁画》册所言的徐显秀墓,位于太原东山王家峰村东的“王墓坡”。墓主生前为北齐太尉、武安王。壁画气势恢宏壮观,形象生动写实,色彩斑斓如新。壁画描绘的是一支由神兽引导的仪仗队,构图没有受过洞和天井的空间分割影响一气呵成。绘画内容为各类人物、马匹、牛车、神兽,各色仪仗、兵器、乐器、生活什物和装饰图案应有尽有。壁画从墓室、甬道、天井、过洞一直到墓道,每一组画面都与另一组画面有过渡和衔接,构成一幅完整的家居图和出行仪仗图。此墓壁画,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的南北朝时期壁画,彩绘壁画保存完整,气势恢宏壮观,形象生动写实,色彩斑斓如新,画家对造型的把握,对色彩、线条的控制,令人惊叹,为中国美术史上的杰作,代表了当时绘画的最高水平,蕴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当年我一入墓室,即被此恢弘气势所震撼,竟一时语塞。
2010年12月,由当时的文化部艺术司组织的2010年全国画院优秀创作研究扶持计划项目启动,山西画院申报的课题“山西古代壁画艺术”入选优秀创作研究计划的资助。翌年,项目启动,我有幸参与课题组活动,负责文字整理,之后为此出版过专著。其间,随课题组南北考察,经由近距离、系统地接触,为之精湛倾倒,为之壮观叹服,随之恂然恭谨,肃然起敬。前期所选的22处雕塑、壁画,皆有幸趋前目睹,今之见图录,如见故人矣,却是画面太美,如处仙境。
山河有幸,得此精良,金瓯运道,存此精髓。山河仰承精良,从此不再苍凉寂寥,文采其上,气量其深,金瓯遂愿运道,从此鼎祚本固枝荣,坤舆延展。这些精美的艺术遗存,乃三晋大地的魂魄所在。
介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