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 刘英魁
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间节点,作为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记录者,山西广播电视台应该以怎样的深情和作品礼赞这片大地在新时代十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呈现新一届省委带领全省上下牢记领袖嘱托,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壮丽实践,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时代课题,更是我们主流媒体的使命担当。
今年年初,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决定与山西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六集电视理论片《再赶考·新担当》。作为国家广电总局2022年重点节目和全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2022年的重要工作,《再赶考·新担当》是山西广播电视台今年必须高质量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集合全台理论、采编、制作等优秀人才组成近百人工作团队,在省委宣传部指导下,历经200多个日夜,数十次修改完善,终于完成了力求兼具思想性、理论性、艺术性的六集电视理论片《再赶考·新担当》。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贯穿领袖亲切关怀,用情表达感恩之“深”。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莅临山西考察调研,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期望,树起了山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再赶考·新担当》中,我们始终把对领袖的忠诚之情贯穿作品始终,体现在每一个创作环节。从主题立意来讲,全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主线,回应人民领袖心系老区人民,及时挽救山西、始终指引山西、必将成就山西的深切关怀。从题材选择来讲,特别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工作、亲身过问的事情、亲切关怀的群众。从文本叙事来讲,全片48次出现习近平总书记关怀指导山西的内容,深情表达了对领袖的感恩之心。从场景呈现来讲,重访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的全部重要场所,通过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的山水交融、平遥宏源泰漆器店的文化传承、大同云州区的黄花成为“幸福花”“致富花”等细节,记录下山西干部群众“浮现画面、体会情怀、牢记教导、感恩奋进”,在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动人画卷,为这部电视理论片赋予了高度和温度、情感和灵魂。
创新理论引领务实实践,全面反映山西十年奋进路程,用力阐释思想之“真”。作为电视理论片,如何在有限的篇幅里将党的创新理论和山西实践相结合,印证“旗帜指引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的历史规律,是需要重点着力的问题。经过反复论证和审慎研究,我们决定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中“找原点”“建体系”,从山西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找落点”“讲事例”。全片采用“1+ 5”的结构模式,以“全方位·高质量·新突破”开局,分别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景式展现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六个领域”“三个体系”全面贯通、深度协同工作矩阵的新思路新突破新成效。在全省各市各部门支持下,我们的采编人员采制了约10000个G的节目素材,留下了一帧帧转型山西、美丽山西、奋进山西、幸福山西的感人画面,为完成这部重要作品提供了坚实保障。
厚植人民情怀,站稳人民立场,共情人民幸福,用心书写执政之“本”。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在创作《再赶考·新担当》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镜头对准人民群众,始终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全片的底色和基调。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人间奇迹”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再出发”,从贯彻全过程民主的代表联络站到社会保障安全网,从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型城镇化到“源、点、环、带、景、文”水生态治理修复新格局,通过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个个秀美的山村,一座座巨变的城市,一条条奔涌向前的河流,充分调动各种视听语言和呈现手段,将理论阐释与人民的鲜活生活、个体命运的喜人变化相关联,密织云锦,细说山河,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重要论述。
思想艺术技术深度融合,精深精湛精良高度统一,用功呈现理论之“美”。如何用视听艺术之美呈现理论之美,是我们创作《再赶考·新担当》的另一个考虑重点。作品首先把握政治性和理论性,确保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正确性,同时整体艺术风格和调性力求大气沉稳、庄重恢宏,艺术手法努力做到“四美”:一是叙事之美,主题向上,镜头向下,通过“小故事”讲好“大道理”,努力让理论呈现更加鲜活生动;二是语言之美,散韵结合,通过数说、图说、对比、虚拟等方式,努力实现理论语言的通俗化解读和大众化表达;三是画面之美,拍摄时机精挑细选,资料镜头千挑万选,剪辑制作“虚”“实”结合,逻辑力求通畅自然,努力用最美的镜头呈现最美的实践;四是声音之美,音乐情景相生,同期生动有力,特别是主题曲《再唱山西好风光》,深情礼赞家乡的优美风光和厚重文化,鼓舞三晋儿女在新的赶考路上,撸起袖子加油干,挺起腰板勇担当,使电视理论片成为智与美、理与情、音与画交融凝结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