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曹景川
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在北京隆重开幕。为全面反映三晋儿女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激励全省上下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与山西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六集电视理论片《再赶考·新担当》。该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线,全景式展现了山西人民实干书写精彩答卷的磅礴力量,极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亲临山西考察调研,亲自为山西擘画蓝图、谋划未来。省委牢记领袖殷殷嘱托,团结带领3500万三晋儿女扑下身子干、挺起脊梁扛,踏上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新路,经济发展跑出“山西速度”,能源保障贡献“山西力量”,灾后重建彰显“山西温度”,产业转型体现“山西特色”,区域发展明确“山西方案”。
《再赶考·新担当》充分展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作为全国重要能源基地,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答题。山西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锚定碳中和目标,致力于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深化能源革命,彰显了山西在能源保供中的主动担当。太钢集团攻克技术关卡,使掩膜板市场第一次出现“中国钢”;北京冬奥会上,“山西制造”进一步刷新人们对山西的认知,足以说明山西在全国产业版图中的贡献。与此同时,创新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山西作为历史文化悠久和文化积淀厚重的省份,文创产品、老字号、电商等受到广泛关注。在新的赶考路上,山西进一步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激发创新内生动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历史伟绩。
《再赶考·新担当》突出彰显了协调是内生特点。协调是推动山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着眼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山西积极协调拓展发展空间,补齐发展短板,增强发展后劲。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借助各自发展优势,形成合力,统筹协调各市发展。其中,雄忻高铁2022年开工、打造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南北引擎、推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强势起步、大盂产业新城即将正式亮相等情节,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豪情勃发。协调发展,不仅体现在区域协调,也体现在城乡协调和乡村振兴战略上。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脱贫;大同市云州区黄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晋城市阳城县蚕桑产业蓬勃发展,一个个镜头都是山西全域协调发展的生动缩影。
《再赶考·新担当》集中体现了绿色是普遍形态。山西作为全国能源基地,肩负着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绿色发展是山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唐国际云冈热电厂通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实现零碳排放;吕梁山通过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再现生机盎然;汾河景区以山青、水秀、河畅、景怡的秀美风光跃然眼前;桑干河自然保护区经过生态治理修复,刷新了桑干河天鹅栖息数量的历史记录;右玉变成了“塞上绿洲”,创造了生态奇迹……这些成就得益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化推进。新的赶考路上,牢记领袖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美丽山西,既是山西要坚决扛起的时代使命,更是山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再赶考·新担当》生动呈现了开放是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顺利开工,山西对外开放的大通道、大平台迎来全面升级;山西依托区位、气候、能源、电价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全力打造中西部算力中心,通过数据服务辐射雄安新区、京津冀地区。山西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抢抓机遇,着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式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跨境电商以及建筑行业走向海外,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市场活力,不断推动市场主体发展壮大。举办国际论坛,促进文明交流与合作,让世界聆听山西声音,感受山西风采。
《再赶考·新担当》全面展示了共享是根本目的。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山西注重在民生方面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准关键重点,拿出硬招实招,着力解决就业创业问题。推动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吕梁市万年饱村木耳产业使民众走上致富之路。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构建公平优质教育体系,教育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地,加快补齐教育短板,呼应了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盼。以深化医改为动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健康山西”行动正在全方位落地实施。坚持不懈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守护万家灯火,山西步履不停地书写着“平安答卷”。电视理论片《再赶考·新担当》,深情礼赞我们的祖国,热情讴歌我们的新时代,饱含着三晋儿女对家乡的热爱,宣示着我们要撸起袖子建设家乡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