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副刊

以诗为魂,与诗为伴

  《董耀章朗诵诗词集》近日由三晋出版社出版。诗人董耀章著作等身,姑不言其文集、哲言集、格言集、书法集种种,仅诗歌集已经出版的就有13种,加上这本《董耀章朗诵诗词集》就有14种了。盛矣哉,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说董耀章是“诗坛大家”,绝非溢美之词,看他几十年写了那么多的诗,出版了那么多的诗集就不足为怪了。
  董耀章走的是五四时期文人的道路,先当编辑,后办刊物,后成作家、诗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以诗为魂,与诗为伴,钟情、拥抱文学王冠上的明珠,终成诗坛大家。
  《董耀章朗诵诗词集》第一辑是“新诗”。诗人说:“2019年冬春之交至2021年春,先后精心构思,仔细琢磨,反复推敲,多次修改,终于创作成功了不少朗诵诗作。”
  这些朗诵诗通过全国知名朗诵艺术家的朗诵,制成专题片,在网络平台上播放,在报刊上发表,反响热烈。如《唱响新时代》《黄河放歌》《大美山西》《为祖国自豪》《大爱太原》《致教师》《月色无眠》《父亲的教诲》《母爱天大》《春的遐想》《夏的韵味》《秋的丰盈》《冬的风情》《向钟南山致敬》等,都是广受读者、听众欢迎的优秀朗诵作品。
  朗诵诗具有音声性、规范性、文学性、艺术性、综合性、依赖性、创作性、欣赏性、大众性、号召性等特点。耀章的文学艺术素养和朗诵艺术家的播报艺术,二者融为一体,美美与共,使他创作的朗诵诗达到美轮美奂的理想境界。
  董耀章的诗歌来源于生活,着眼于人民,扎根于民歌,出发于激情,依靠于想象,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泉。他的朗诵诗以宏大厚重之作,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壮丽之美、三晋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鼓舞和激励人们砥砺前行,奋斗在历史的新征程。
  董耀章的诗歌主要是发扬民歌风的基调,发挥抒情和想象的特征,用饱含诗意的艺术语言,构成他的诗歌有温度、接地气、贴近时代和人民的特殊美感。
  董耀章的诗是扎根故土上、人民间的诗。诗人立足大地,思接千载,放飞文学的理想,发掘和汲取永不枯竭的生活资源。他热爱晋北地方民歌,会唱忻州山曲小调,厚重的民间文化融化在他的血液里,淳朴的民歌风渗透在他的作品中。他熟悉农事,耕种爬犁,放牛耕地,对农村生活和农民群众有着割舍不断的感情。他的成名诗集《金色的山川》《彩色的原野》,都是用民歌体的形式反映新农村的生活。这种民歌体的风格同样体现在他朗诵诗中。
  王朝闻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作,但,幻想的偶然获得,其实并非偶然。要想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和灵感,首先是深入地体验和观察生活实际。离开这,再没有可靠的办法。”可见想象是建立在雄厚生活的基础上的。
  董耀章的诗歌在运用想象和联想上发挥到了极致。《黄河放歌》中,诗人歌唱母亲河是“造物主,从九天泼撒下了一串瑰玉银练。”在《春的遐想》中诗人用拟人化的想象,描写春天的美:“乍寒料峭的霞霓在彩云中起舞,柳上归来的春风在嫩绿里亮鲜,映雪的红梅在美意中寻味,含苞欲放的花蕾在枝叶间陶然,润物的细雨在静好里萌动,意趣勃发的彩画在兴致中尽染。春阳在朝晖紫气中乐施恩典,新意在高天厚土里晶莹璀璨,起舞的雄鸡在晨钟里亮嗓,回归的大雁在列阵中鸟瞰,催耕的布谷在云空中鸣金,叮咚的耧铃在垄沟里撒欢,知暖的鸭子在池水里嬉戏,飘香的炊烟在晨雾中流连,踏青的旅人在马蹄上闻香……”像这样唯美的想象诗句在诗人的作品中比比皆是。
  《董耀章朗诵诗词集》不仅收入新诗,而且收入大量绝句、律诗、词和汉俳。作新诗不易,写格律诗更难,因为受严格的诗词格律所束缚。让我惊异的是,耀章竟然创作了那么多旧体诗词,掌握了那么多词牌,而且题材又是那么广泛,如以词写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写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清照、陆游、辛弃疾。这是需要多么深厚的学养和功力。正如诗人自己所言:“书读万卷,极目无垠方望远。卓见博学,处世沉稳睿智谐。路行万里,襟抱清明神志砺。山堵洪冲,镇静从容驾大鹏。”
  顾炎武有名言:“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与诗人耀章共勉。

韩玉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0-20期

  • 第2022-10-19期

  • 第2022-10-18期

  • 第2022-10-17期

  • 第2022-10-16期

  • 第2022-10-15期

  • 第2022-10-14期

  • 第2022-10-13期

  • 第2022-10-12期

  • 第2022-10-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