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思

聚焦产教融合 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核心阅读
  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历史使命。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提效增速,职业教育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愈加凸显。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新征程上,我们要着眼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牢牢把握产教融合发展正确方向,深化思想认识、解决关键问题、推动产教融合落地见效。

深刻认识产教融合的重大意义

  产教融合对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具体来说,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产教融合有利于现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对接,对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校企联合培养,以及职业院校人才、技术资源与产业资源深度交汇都有重要意义。
  产教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和技术技能支撑。通过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将会为全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资源支撑。
  产教融合对稳定就业、保障民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产教融合深入实施的必然结果是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显著增强,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产教融合有效实施的路径

  产教融合从制度设计到落地实施,应遵循一条“宏观—中观—微观”分层递进、相互促进的工作逻辑。产教融合从宏观角度来讲,是产业与教育的有机融合;从中观角度来讲,是企业与职业学校的有机融合;从微观角度来讲,是岗位需求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宏观层面的产教融合,主要是各级党委政府制定推动产教融合的政策规定,建立工作机制,设立建设项目,强化推进落实。中观层面的产教融合,主要是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国家以及各地已经出台的校企合作政策法规,充分调动企业和职业学校的积极性,依法依规落实校企双方的责任义务,努力扩大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使每一所职业学校的每一个专业都能联系与服务于几个企业,每一个具备条件的企业都能面向职业学校开放资源、提供支持,在此过程中要着力研究解决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和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能力不强的问题,必须按照“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深化校企合作。微观层面的产教融合,主要责任在职业学校,关键环节是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学校工作首位,专业设置要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建设达到标准要求的教学实训条件,培养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全过程,毕业生质量标准要以企业评价以及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主要依据等。

完善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通过统筹规划、科学部署、服务监督、政策保障等工作,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在税收减免、融资支持、土地使用、科技及人才培训等方面要加快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既支持校企合作,更规范约束其尽快到位;建立政府层面的校企合作协调机制,统筹教育和产业资源,大力引导和鼓励地方政府建立本区域内产教融合的信息服务系统,搭建校企合作信息网络平台;引导产教融合的社会服务组织发展,构建产教融合质量保证体系和标准;设立制度性的产教融合资金,稳定支持校企合作等。
  健全多元办学格局。产教融合的核心是要让企业成为重要办学主体,这是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相互对接、相向发力的重要途径。出台鼓励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推动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率先创建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通过提升职教集团功能,构建学院理事会、产教融合联盟等多种形式,组成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多元主体的办学新体制,大力探索推进目标结合、过程结合、管理结合和利益结合的办学共同体。
  积极推进校企人才互聘制度。吸收有丰富经验的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实施现代产业导师特聘计划,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岗位,畅通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从教渠道,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培训,与企业共建培训基地,满足“双师型”教师培养与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的需求,建立和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办法。
  建立健全产教融合的教学机制。职业学校结合区域产业布局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深度合作,促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建设、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考核评价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教学标准与产业标准、课程与教学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劳动生产过程、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全面对接。
  今天,我国职业教育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提效增速,职业教育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愈加凸显。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技能支撑。(作者: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冯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1-07期

  • 第2022-11-06期

  • 第2022-11-05期

  • 第2022-11-04期

  • 第2022-11-03期

  • 第2022-11-02期

  • 第2022-11-01期

  • 第2022-10-31期

  • 第2022-10-30期

  • 第2022-10-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