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副刊

奋斗者的足迹

  好久没有这么痛痛快快读一本书了,喜欢张卫平小说平实而画面感清晰的风格。他的新作《奋斗者》中奋斗者的形象犹在眼前,远近高低的跫音仿佛响在耳畔。
  耳熟能详的故事,却如散珠成串,于尘蒙中耀眼;叙述行云流水,不乏暗礁激荡惊涛,因而让人无法释卷;不论一句句家常话、还是工作辞令,都流淌出亲切的喜怒哀乐;无论领导干部,还是老百姓,从自然到必然,都是这支雄浑改革交响乐的强劲音符。
  生活五彩缤纷,文学题材多种多样,显然,表达主题,特别是当代的历史,或者正在进行时,更考验作家的功力。这功力,不仅只是单纯的艺术表现能力、技巧,重要的是需要深刻的思想,敏锐的感觉,然后才是题材的提炼、裁剪、叙述方法的选择。

生活是《奋斗者》的本源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在摸索中改革,曲折中发展。作为改革主战场,县域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淬火。要富起来,必须发展工商业,如何发展工商业,是摆在每一位决策者心头和案头的重大课题。党赋予他们责任,历史和人民,考验着他们的担当、胆识、能力。
  江州市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的第一步,是以张学明书记为代表的市委的大胆决策,对投资人实施“先上车后买票”政策,打开了招商引资开发铁矿资源的新局面,地方经济快速崛起,在当时,这是开拓创新的大手笔,彰显了奋斗者的勇气和担当。
  改革,从舒适区往纵深地带进发,是时间的推移,也是质量的提升,经过就近几十年的每个中国人感同身受。
  灯塔在前,在滔天巨澜中航行,考验的是水手的力道。
  作品描述的,就是那场开山之作之后的故事,而这有关“补票”的故事,才开了个头,但是,也预示出前景的辉煌,因为,伟大的时代奋斗者辈出,奋斗者永不言弃。
  以罗清才、王东升、张学明等为代表的党的优秀领导干部,以牛根红、亢银锁、杜婉莹等为代表的基层干部,以冀宝堂为代表的实业家,以那五为代表的农民,在这场革命中,在不同的位置,各异的工作岗位,努力接近着各自的人生目标,同时以奋斗的姿态融入社会变革的历史洪流。
  这,就是我们这个国家不断向前进的原动力。这,也是这部作品创作的思想、素材基础。
  张卫平曾经多年生活在铁矿资源丰富的山西忻州代县,在党政机关做文秘工作。《奋斗者》的问世,无疑是故土的馈赠,得益于他多年观察、积累、思考,可以看作是站在不同层次、方位,认识、锤炼的结果。
  一部好作品,会给读者一个似曾相识的感觉,沟底村,好像自己熟悉的家乡;那些群众、干部,像是亲切的邻居,曾经的邂逅。
  这又一次证明,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文艺作品形神兼备、魅力产生的根源。

简洁是《奋斗者》的新姿

  叙述方法很大程度决定着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效果。《奋斗者》描述简洁,没有大段落的铺陈,给人清晰的观感和阅读思维。
  现实生活热火朝天,感人的故事很多,关键在于如何把故事讲好。把宏大的题材融入普通的生活,是近年来张卫平小说创作的鲜明风格。他巧妙地柔和了主题与文艺似乎僵硬的关系,增强了叙述的流畅性,阅读的舒适感,思想的认同效果。
  将现代小说的写作技巧,与中国古典小说叙事技巧糅合起来,于一般读者感知之外,营造出明快而紧张的场景氛围和艺术感染力。
  场景的跳跃变换,是作者创作手法的高明之处,既打消冗长拖拉的疲劳厌读感觉,又留给读者悬念,欲知后事如何,下回又不一定分解,也许,隔两行就满足你渴望的继续,心驰神往,欲罢不能。
  《奋斗者》描述简洁,还体现在大量运用对话方面。小说是语言艺术,对话,不仅能够强化现场效果,还是直接表现人物性格、职业、身份地位、综合素养的鲜活信息符号。运用对话,有时比大段的心理描写更能体现人物的心理、情绪、态度,微妙处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话,长篇大论很少,简洁地服务了叙事,使表达性格化加强,替代了大量叙述,作品灵动性增强,亲切度和情趣感提升,成为引导读者入境、入情、互动的魔力器。
  几种鲜明的特色表达,凝结成简洁的阅读密码,赋予作品清盈灵气。

感情是《奋斗者》的血肉

  主题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特别是正面人物,避免从个体到群体的千人一面、平面化现象,是表达上的难题。
  写作难度,很大程度在于惯性思维笼罩的一种限度。当然,所谓的限度,是作者群体囿于写作实践中俗成的藩篱,进而成了不轻易触及的禁区。许多普通题材创作中大量使用的内容,比如情爱、性爱,在主题作品中有所忌讳;基层干部原生态的工作情状被普遍标准化、程式化,忽略或回避底层群众的某些生活状况,等等,以相对简单的价值评估,做出回避现实的取舍,缺乏处理现实矛盾与文学矛盾的技巧,形成题材表现的呆板局面,这是影响主题文学感染力的一个内在因素。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从来是不可分离的孪生兄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对孪生兄弟一旦疏远,必然会产生出不正常的文学怪胎,不为文学家庭接纳,也不被广大读者接受。
  晨昏寒暑,七情六欲,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有来龙去脉,无论正面形象,还是反面人物,作为动物的人,谁也脱离不了自然属性。感情,既是人的本能,又是左右生活、工作的重要力量,感情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构成。因此,作为一个关于人和事的文学作品,感情生活描写的缺失,必然造成人物塑造内容的缺损,造成所塑造的人物的缺陷,造成作品的贫血苍白,失去人间烟火的生活叙述,不仅感染力弱化,也使所谓的现实主义大打折扣。
  张卫平在《奋斗者》里,以比他别的作品更浓的笔墨,进一步突破传统限度,多维度展现人物生活感情世界,不仅没有影响人物的“形象”,反而更为生动地立体化、现代化了人物,使之骨肉丰满,气血顺畅。比如,罗清才与姜梅夫妇健康的爱;杜婉莹与丈夫纠结的爱,以及她心中萌发过的其他想法;李春晓和那小红不道德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情,都对他们思想、经历、发展的脉络,提供了又一个合情合理的诠释。
  饮食男女的感情生活,折射出不同的人生历程,使我们了解到他们生活的另一面,也是最真实的一面。正是这个侧面,不但在每个人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且对其思维、行事生发着强烈的情绪作用力。
  情感描写增添的浪漫主义分量,助力了《奋斗者》的现实主义表现。

启示是《奋斗者》的精髓

  纵观通篇,作者在事件编排和语言使用方面,都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对那五一家人的描写,却不惜篇幅,仔细铺排,在第四节里,有全书最长的一个段落,用800多字,讲述那家不堪的生存状态,草根来历,旺盛的祈冀,不幸的遭遇,一口气告诉读者。他要直截了当地把他最同情的对象,赤裸裸展示于读者面前,让我们一下子记住那五其人,那五的妻子,那五家的春、夏、秋、冬四朵花,那五续命的儿子根带。
  在第十二节里,会看到全书第二长段落,400多字,是李春晓对情人那小红的倾诉,优越的家庭,父亲安排好了一切,工作、房子、提拔、妻子,但是,失去自我、人们眼里幸福的他,同样苦不堪言,那种纠结和无奈的烦恼,也是当今社会不小一群人的生存状态,优渥的生活条件,不能填补精神的沟壑。
  这样的文字安排,为的是强调他们的处境,而突出最后出人意料的结局,让读者在对比因果中震撼反思。
  文明是祖祖辈辈不懈奋斗而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无数奋斗者在天地间创作着生活的大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承担着为他们代言呐喊、树碑立传的崇高责任。小说《奋斗者》,为我们提供了又一个歌唱生活、思考生活的样板,相信,无数关注祖国命运、热爱人民的写作者,都会以笔为马,做好新时代文学道路上的奋斗者。

武国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1-10期

  • 第2022-11-09期

  • 第2022-11-08期

  • 第2022-11-07期

  • 第2022-11-06期

  • 第2022-11-05期

  • 第2022-11-04期

  • 第2022-11-03期

  • 第2022-11-02期

  • 第2022-11-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