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科学规划“地摊经济”,保留和增添城市“烟火气”,对方便群众生活,展示城市活力,繁荣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科学平衡城市管理与民生需求这对“跷跷板”
太原市迎泽区双东社区东岗路今夏新开的便民夜市,一到晚上灯火辉煌,针头线脑、蔬菜水果、地方小吃应有尽有。量身定制、摆放整齐的摊位,随时打扫、卫生清洁的地面,得到附近居民交口称赞。省内其他地区的传统夜市也陆续开放,比如运城河东夜市、临汾鼓楼夜市、忻州古城小吃街、太原柳巷夜市等也是游人如织。
先行先试的上海市,则从立法角度给“地摊经济”开辟了一条生路。日前,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在不擅自占用道路、桥梁等场所销售物品的同时,对过去全面禁止的设摊经营、占道经营,改为划定一定公共区域专门用于从事设摊经营、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等经营活动。这个条例的通过,顺民心、合民意、惠民生,不仅较好地平衡了城市管理需要与民生需求的关系,又给那些影响市容环境卫生、欺街占道、随意摆摊、任性经营等行为以必要的约束和规范,有利于实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秩序井然、繁荣稳定”的城市管理目标。
事实上,国家对合理保留和有序发展“地摊经济”非常重视。中央文明办也明确要求,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然而,多年来,“地摊经济”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下岗待业工人和进城摆地摊的农民,为了生计经营各类小商品、小食品之类的“小买卖”。执法部门由于职责所在,经常驱赶四处乱跑和躲躲藏藏的小商小贩。个别执法人员经常以简单粗暴的手段,对所谓“不听话”的小商小贩,不是揪秤砣、撅秤杆,就是扣押车辆,实施严厉罚款,引发的冲突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小商小贩因为无奈,只好跟城管部门“打游击”。尤其是一有检查,“地摊经济”便“一夜清空”,小商小贩也跑得无影无踪。除此之外,“地摊经济”又是文明城市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旦“不达标”,文明称号自然取消。这样一来,“地摊经济”一直都是处于“一管就死、一放则乱”的尴尬状态。放开“马路市场”,并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遵循规则,把握适度,恰到好处。
选址、卫生、防疫、秩序,“几把刷子”管好“地摊经济”
一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地摊经济”场所。“地摊经济”即“马路市场”的出现,虽然方便群众购买,但势必会影响道路交通,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合理布局,不能随意占用盲道、消防通道,堵塞交通。否则,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进出受阻,影响救援。如有危重病人,救护车也无法顺利通行。“地摊经济”带来的噪音也会程度不同地“扰民”。因此,在疫情防控下恢复和发展“地摊经济”,要坚持因地制宜,出台一些“既能放得开、又能管得好”的政策规定,防止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二是要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规定措施。摆摊设点要保持一定距离,搞好个人防护。各摊点要自备封闭“垃圾桶”和“纸屑篓”,注重公共卫生,提高健康安全意识,自觉维护经营秩序,同心同德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是要全力维护好城乡市场流通秩序。“地摊经济”经营者来自四面八方,难免有不法经营者兜售假冒伪劣、质次价高的产品,侵害消费者权益,引发投诉事件。为了引导“马路市场”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文明经营、安全经营,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可发放临时占道经营许可证,便于对经营主体的追溯,对肆意扰乱市场秩序的“摊霸”等黑恶势力,要敢于亮剑、给予严厉打击。
实践证明,恢复“马路市场”、活跃“地摊经济”,有利于方便群众生活,释放城市生机活力。同时也是对我们决策者和管理者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实际检验。
李爱珍 许贵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