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财经

晋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探索解决失能人员保障问题

当你老了,谁来照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数据显示,2016年起,我国启动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试点,已取得覆盖49个城市、1.45亿人的阶段性成效。在我省,晋城市自2020年9月列入试点以来,有1421名失能人员享受到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有效减轻了家庭经济和事务负担。
  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长护险如何为养老增强保障,山西晋城试点取得了哪些成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破解?11月中旬,记者就此作了采访。

撑起失能老人“保护伞”

  “当你老了……”熟悉的旋律背后,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随着老龄化到来,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日渐增长,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凸显。照料人手紧缺、家庭经济压力增大、生活质量下降……“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令许多家庭陷入窘境。
  为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2020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长护险制度试点进一步扩大,晋城市被确定为试点城市,成为我省唯一一个国家级试点城市。
  晋城银保监分局负责人介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指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群为保障对象,重点保障重度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等所需费用的制度,被称作除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和医疗这“五险”之外的“第六险”。晋城银保监分局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制定出台支持政策办法,引导保险公司设立服务网点、组建专门团队、规范经办流程,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晋城市的王阿姨是长护险的获益者。王阿姨患上偏瘫,子女工作繁忙,日常生活起居都由70多岁的老伴照料。2021年,经太平养老保险山西省分公司组织失能评定,王阿姨开始享受长护险待遇,入住晋城市厚福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在这家长护险定点护理机构,王阿姨得到专业细致的护理,部分身体机能开始好转。每月5000元的护理费用,经长护险报销,现在家庭只需要支付3000元。她的老伴说:“政府的好政策,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
  与王阿姨不同,晋城市参保人员徐先生选择的是居家和上门叠加护理。2021年5月起,该市长护险定点护理机构凤台康养服务中心定期上门服务。徐先生每月可享受价值约450元的居家护理待遇、约700元的上门护理待遇。而另一位失能人员郭先生,则选择了居家自主护理方式,平均每月享受由长护险基金支付的900元护理费用。
  据介绍,晋城市长护险目前有居家自主护理、居家上门护理、居家和上门叠加护理、机构专业护理四种方式。重度失能人员可自主选择护理方式,发生的护理费用不设起付线。对各种护理方式,晋城市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评估,根据不同等级,对重度失能人员实行差别化的待遇支付。如重度失能III级人员,居家自主护理服务定额标准为每日30元,居家上门护理服务为每日53元,居家和上门叠加护理服务为“每日16元+36元”,机构护理服务为每日105元。定额标准以内费用,按照70%比例支付,超过定额部分由个人自费。
  记者了解到,长护险试点项目采取商业保险公司经办服务模式。在晋城市,人保财险晋城分公司、太平养老保险山西省分公司负责经办,在各县(市、区)设立长护险服务网点,创新设立“医保驿站”,组建服务团队,提供政策咨询、申请受理、失能等级评定等全流程服务。
  “有了长护险的待遇支付,许多老人住进了专业化养老护理机构,在家中的老人也能得到精心照护,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太平养老保险山西省分公司负责人说,“在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长护险正在补上社会保障的短板,受到群众欢迎与认可。”

长护险资金从哪里来

  资金筹集是关系长护险制度长期平稳可持续的关键。考虑筹资水平、基金风险等因素,晋城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从49.55万职工医保参保人群开始,在筹资中建立了单位和个人同比例缴费、财政补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结余划转、社会捐助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多元筹资机制。
  据介绍,该市筹资以单位和个人缴费为主,原则上按照同比例分担。其中,个人缴费部分,在职职工按照个人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以0.15%的比例按月统一从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划转;退休人员以本人养老金为基数,以0.15%的比例按月从个人账户中划转。单位缴费部分,按照用人单位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由用人单位每月按0.15%的比例统一缴纳。退休人员缴费补助由各级财政支付或从彩票公益金中划转。这样的筹资模式,为长护险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筹资标准方面,长护险主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护理需求、护理服务成本以及保障范围和水平等因素,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确定。按照晋城市医保局2021年6月底数据,相当于每人每年筹资148元,在全国属于中上水平。
  长护险运营中,资金管理是重要环节。晋城银保监分局负责人介绍,该局配合市医保部门制定了资金管理政策,分阶段向经办机构划转资金,对长护险基金专款专用,实行服务质量保证金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健全举报投诉、内部控制、欺诈防范等风险管理制度及监管制度,确保基金安全有效。
  此外,晋城市医保局主持起草了长护险护理服务规范、定点护理机构等级评定、护理员技能星级评定三项地方标准,已于11月10日起实施,进一步提升了该市长护险服务标准化水平。

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目前,长护险试点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业内人士认为,在推进试点的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服务,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护险实施路径,更好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照护需求。
  长护险提供的是服务,“谁来护理”的问题尤为关键。人保财险晋城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养老服务发展时间尚短,面向老年人的医疗护理服务刚刚起步,照护服务发展不充分。特别从长护险试点情况来看,护理机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较为突出。各县区护理机构服务人员流动性大,高级护理人员短缺,护理专业水平不高,护理服务项目、频率等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县还没有专业护理机构,对长护险发展形成了制约。该负责人认为,在推进长护险试点中,要进一步加强护理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加大护理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力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从参保对象来看,目前长护险试点覆盖的是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保险经办机构认为,随着试点运营不断成熟,应将参保对象扩大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参保人群。
  记者了解到,为实现长护险可持续发展,国家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发展与长护险相衔接的商业护理保险,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长期护理保障需求。日前,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通知并征求意见,提出自2023年1月1日起,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这意味着,国家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据银保监会定义,转换业务是指人身险公司根据投保人、被保险人申请,将人寿保险保单中的死亡或满期给付责任,通过科学合理的责任转换方法转换为护理支付责任,支持被保险人在因特定疾病或意外伤残等原因进入护理状态时,提前获得保险金赔付。
  根据相关规则,人寿保险与长护险责任转换有保单贴现法和精算等价法两种方法。其中,保单贴现法适用于有即时护理需求的人群,以身故保险金折价的方式,将原本在身故时才能给付的身故保险金提前作为护理保险金给付被保险人。精算等价法则适用于尚未进入护理状态的被保险人。该方法下,人身险公司将寿险的部分保单价值作为转换基础转换为长护险的保单价值,办理转换业务后,如被保险人进入护理状态,保险公司按约定保额进行给付。
  业内专家认为,开展转换业务试点,对于推动长护险发展和满足个人护理需求两方面均将产生积极影响,既有利于寿险产品的销售,也有利于长护险市场的发展。

本报记者张巨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1-20期

  • 第2022-11-19期

  • 第2022-11-18期

  • 第2022-11-17期

  • 第2022-11-16期

  • 第2022-11-15期

  • 第2022-11-14期

  • 第2022-11-13期

  • 第2022-11-12期

  • 第2022-11-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