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支撑,更离不开教育事业的繁荣。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办好山西教育事业,为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山西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筑牢教育阵线的红色堡垒。一要坚持党建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不断强化党建对教育理念的引领,优化顶层设计,成立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从全局性和战略性高度深入推进教育领域党建工作。强化基层担当,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补充完善中小学党建工作标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要打造红色品牌。十年来,我省构建教育系统党建品牌联创体系,培育和形成了近40个教育部“双创”品牌、133个省级品牌以及40所中小学党建工作示范校,设立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评价机制。
建设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全方位高品质多样化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山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完善教育体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全面落实“两个只增不减”,十年来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长近一倍,切实有力地保障了教育资金充沛运转,以实际行动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化、教育模式现代化。二是调整优化结构布局。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持续加大基础教育阶段公办学位供给,扩大校均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改革培养模式,创设技能岗位,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优化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优势学科、组建优秀团队,明确育人导向,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三是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出台加强和改进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的相关文件,推进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活化课堂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握新时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实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十项举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构建教育产业集群,打造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和实训基地,赋能山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山西始终将“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摆在突出地位。一是培育优势学科,助力提质增效。高质量推进“111”“1331”“136”等工程,推进“双一流”建设,我省“化学工程与技术”“物理学”“哲学”入选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实现我省一流学科从弱到强、从一到多的历史性飞跃。二是构建学科产业集群,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十年来,我省立足省情,锚定国家需要,引导高校成立了27个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32个创新协同中心、115个产业创新研究院和84个产业学院,有力推动了我省“以教兴产”“产教互惠”,为我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赋予了新的动能。三是打造重点平台,推进产教融合。积极打造有利于服务碳达峰碳中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服务重大科技攻关和保障改善民生的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与实训基地,进一步增强我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让先进技术更好服务于社会生产实践和提升我省人民生活品质。
多措并举引才用才留才兴才,孕育爱才敬才识才的社会风尚,用心用情保障来晋留晋人才安居乐业。教育培育人才,人才反哺教育,教育事业繁荣离不开人才支撑。十年来,我省积极制定一揽子引才用才方案,出台一系列保障人才平稳就业的政策措施,为人才搭建起施展本领的广阔舞台。一是统筹人才政策,落实用才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引才用才等政策文件,召开和举办关于人才工作的相关会议和交流论坛,从政策出台、制度建设、资金调配、平台搭建等方面激励人才创新创造,保障人才机制顺利运转。二是宣扬模范事迹,孕育敬才风尚。我省积极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开展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评选工作,宣传“三晋英才”典型事迹,设立“山西省优秀人才突出贡献奖”,努力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爱才敬才识才的社会风尚。三是爱护青年才俊,保障平稳就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积极抛出“橄榄枝”,向各地青年才俊敞开怀抱,精准做好全链条人才服务工作,用心用情解决广大青年才俊急难愁盼问题,保障广大来晋留晋人才安居乐业、业有所成。(作者:山西省人事考试中心 宋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