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荐爽,玉露凝珠。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时维八月,序属金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秋景偕诗情,历代文人佳作颇多,每每吟诵,如饮醇酒陶陶然。
最早描写秋韵的是战国时期宋玉的《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诗人常悲国家多战乱,月圆人不圆。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风、猿、鸟、树、江、病、鬓、酒共牵一情,同关一愁,可谓悲广愁深。
而我总觉得秋天是美丽的,天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她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熟美、收获和丰硕,仿佛一张色彩绚丽的画卷,如同一道气势磅礴的风景,满眼都是诗情画意。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墨客更多的是喜秋、颂秋。《秋风辞》写得好:“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这是汉武帝刘彻笔下的河上秋景。秋风习习,白云朵朵,御风而飞;黄叶飘坠,雁鸣南飞,秋兰含芳,金菊斗奇,好一派多彩的秋色;宋代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则一笔览胜:“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初唐四杰”之一、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则将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的如画景色用“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描绘,极有气势,令人叫绝。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离人能长久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苏轼对其胞弟真挚而美好的祝愿,代表了天下有情人共同的心声。秋风温和从容,动人诗情。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有“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句;屈原在《九歌·湘夫人》中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秋声动听韵致,皎洁月夜里,清爽凉风中,花影树丛下,让人不禁有一种万籁此都寂、唯韵是秋声的感觉。唐代诗人李颀《望秦川》有“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的绝句;刘禹锡《登清晖楼》有“浔阳江色潮添满,彭蠡秋声雁送来”的兴叹。唐代诗人、水墨山水画之祖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于山石之上,犹如洁白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秋韵;伟大的政治家、诗人毛泽东用独领风骚的手笔抒发豪情:“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托物言志,尽得其妙。
我爱秋,咏秋,唱秋。秋如人生中豪迈丰颖的中年,经过儿时的天真和少时的梦幻,经过青年时代的磨砺和而立后的提炼,于积累中酿造出了一个不惑时的极致,从实实在在的日子里感悟到了生命的力量与感动。五彩斑斓、丰盈多姿,如同秋天的景色,是何等的伟岸和傲然。斗转星移,四季更迭,人生的秋天悄然而至。从不惑到花甲,这20年,正是人生中达到伟岸和傲然的阶段,而其他哪段人生能与之媲美?敢与之争妍?可与之斗富?秋光山色好风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对秋的赞美,也是对秋季人生的歌颂。
解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