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副刊

耕读传家的人文力量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造化》,带着油墨芳香,以独特的封面设计与读者见面了。
  《造化》是我省乡土作家李长胜创作完成、其子李韶阳为他付梓成书的。李长胜,笔名敬贞,1941年出生于壶关县黄山乡南头村。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母,孤苦伶仃。但他志存高远,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从一个放羊孩成长为多才多艺的“山药蛋派”乡土作家,出版了长篇小说《铁裹门里》《天门大会》《石鱼坡》,短篇小说集《二月二》,诗集《咏石斋诗选》,散文集《一路走来一路歌》,长篇报告文学《壮哉常平》,报告文学集《大将雄风》《太行树圣》《万泓清泉动地来》以及十几部旅游专著。当年作为壶关县文联主席,他牵头组织全县文学创作骨干收集采录,主编了中国民间故事3套,集成壶关分卷,为挖掘保护、弘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尽心尽力,任劳任怨。李长胜创作风格始终坚持民族化、本土化、现实化,题材多以反映乡村变革、农民生活为主,被著名作家马烽称为“改良的山药蛋派”。
  筚路蓝缕砥砺行,志酬功成终有迹。60载寒暑笔耕不辍,李长胜编撰了《行迹》一书,收录文友对他的作品和人品的评论,作为自己一生的总结。伏案数月,几易其稿。然而,正当他饱蘸心血编著的《行迹》即将付印时,他却溘然长逝,没能亲眼见到这本记录了他一生行迹的书。壮怀犹在风云上,诗文长留天地间。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下的长孙李爽菁不负重托,一番运作,终将爷爷的遗作面世。
  《造化》是李长胜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长达58万字。主人公从小失去母爱,在形孤影寡艰难曲折的生活中长大成人,他从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到走进单位上班,尝够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品尝到人生的有滋有味,这是与命运抗争的交响曲,提炼出特殊的时代精神。全书留下了特殊年代的真实史料和传奇故事,也展现了太行深处的自然画卷和生活情景,描绘和记述了太行山川百物、风土人情。作品地方色彩鲜明,生活气息浓郁,人物性格鲜活,情节生动有趣,透过个人成长反映和思考人生、人性,真实客观地刻画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社会历史风貌。
  “心怀河山,眼前即处处锦绣。笑对红尘,人生亦时时精彩。”文友为《造化》撰了联,有的人称《造化》为太行山区“小百科全书”。
  李长胜平生勇敢、坚韧、正直、谦逊的优秀品德,情凝笔端、文苑寻梦、春华秋实的工匠精神值得学习。正如李长胜在《自序》中所言:“有古训曰‘文以载道’。用心做文,也是在用心做人,二者是同一修行……回眸一路修行的行迹,能清晰地看到真切的印踪,聊寄饮水思源情怀,也乃聊以自娱也。”
  饱蘸心血为父亲整理遗存文稿的儿子李韶阳,在题为《怀念与骄傲》的后记中写道:“感恩父亲,写出了这部在我看来有特殊意义的作品。……小说中的许多人和事,足以给后辈们带来启迪和激励,成为我们人生的典范。《造化》是一份充满励志光芒的精神大餐。我为父亲而骄傲!”
  由此可见,耕读传家的人文力量值得赏识推崇。

郝英民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1-24期

  • 第2022-11-23期

  • 第2022-11-22期

  • 第2022-11-21期

  • 第2022-11-20期

  • 第2022-11-19期

  • 第2022-11-18期

  • 第2022-11-17期

  • 第2022-11-16期

  • 第2022-11-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