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副刊

金山银山沾岭山

  宇文与我聊天,说想出外旅游,又怕疫情;我说,其实,即使旅游也不一定非要出外,就在昔阳本地游,也有说不完的享受——大寨,品不尽的人文景观;龙岩大峡谷,看不够的自然美景;华庵垴,描不出的人间仙境;井沟村,掘不完的农耕文化;石马寺,赞不停的摩崖石刻,等等等等。我与他聊天,当然没有说得那么文绉绉,但大概意思他也能理解——昔阳可去的地方很多。宇文说,这些地方都去过,有的地方甚至已经去过多次了。我说,那我现在隆重地给你推荐一个地方,你一定要去,去了,你一定会有一种非同寻常的感受。
  我给他推荐的地方是——昔阳县沾尚镇;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叫“昔阳县沾岭山”。
  沾岭山很大,不像别的旅游地方,旅游的是某一处。宇文以为我在开玩笑,说,那么大点的地方看什么。
  那么大点的地方看什么?
  1940年2月,八路军129师于晋中某地区遭日军合围,为掩护师机关及野战医院转移,八路军386旅决死1纵队各一部,在苍云岭主阵地的3个山头上,与日军3000余人展开激战,八路军连续发起13次攻击,与日军展开惨烈的白刃战。八路军新一团在李云龙的指挥下,数次率全团向坂田联队实施反冲锋,主峰阵地反复易手,攻守双方均损失惨重。
  以上这段话,是电视剧《亮剑》第一集开篇中的解说词,短短的几句话,一下子就把人引入了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战争画面中。“1940年2月”“129师”“386旅”“ 3个山头”“日军3000余人”“13次”,这些数字以及伴随这些数字发生的故事,恰恰就发生在昔阳县沾尚镇卷峪沟一带(解说词中的晋中某地区)。只是,指挥这次突围的指挥员叫周希汉。
  我说,你那么喜欢看《亮剑》,就冲着卷峪沟阻击战被放在了《亮剑》中的第一集,你也应当去看一看。
  我给宇文推荐的沾尚镇可不是一般的乡镇:坡底村有朱德总司令的路居地,沾尚村有彭德怀副总司令的路居地,卷峪沟有刘伯承、邓小平的路居地……
  沾尚镇南部是清漳河的发源地,最终汇入海河;沾尚镇的北边是潇河的发源地,最终汇入黄河。
  在潇河边,沿着339国道的广阳村,曾发生过著名的广阳伏击战。1937年11月,八路军115师与129师为阻击西进日军,在广阳村两次伏击日军,共歼日军千余人。
  卷峪沟一带是昔西抗日政府的主要活动地带,卷峪沟阻击战、东五川战役、柳林背惨案,都发生在这一带。
  庄窝村有庄严肃穆的庄窝烈士陵园,那里长眠着127位抗日烈士。到庄窝村去祭拜他们,是一种怀念、是一种敬仰,更是对自身灵魂的一种洗礼。
  闹林沟村有微型的昔西县抗日民主政府,设有秘书科、教育科、锄奸科、承审处,还有挂着毛主席与朱总司令画像的简朴的会议室。尽管科室不多,但在当年发挥了强大的功能,一个个谋略、一次次行动、一道道命令从这里发出,给了日军沉重的打击。
  三烈村,原名沾岭村,因牺牲路世享、阎凝义、陈殿辅等3位烈士而更名。这3名党的干部为掩护沾岭村的老百姓突围,与敌周旋,打光子弹,最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青山绿水留浩气,苍松翠柏慰英灵”!其实,沾尚镇的几乎每一个村庄都有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他们有的惊天地泣鬼神,也有的默默无闻消失在那段惨烈的历史中。
  车道沟村的山神庙是一定要去看一看的,不是去祭拜神仙,而是去看因遭炮击而留在墙上的弹坑。山神庙,向世人一遍遍地讲述着卷峪沟阻击战的惨烈。
  在沾尚镇边走边思,不由得会使人想起铁道游击队里的主题歌:“当年抗日健儿何处去,看青松巍巍,绿水滔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到沾尚镇边走边思,就是重温党的奋斗史,就是让自己精神得以升华的过程。
  青松与绿水,不仅给养与保护了英勇的抗日健儿,也福佑着祖祖辈辈的沾岭山的儿女们。
  沾岭山的绿郁郁葱葱,成片成片的松林像墨绿色的毛毯盖住大地,起起伏伏,蔚为壮观!那些革命的村庄、那些红色的村庄、那些幸福的村庄,镶嵌在绿色之中、掩映在绿色之中,天天有清新的空气,天天有爽朗的气候。沾岭大地无疑是一处修身养性的天然氧吧。
  居于大河源头,又有未曾损害的原生态绿色覆盖,沾尚人无疑是幸福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沾尚人抓住乡村振兴的大好时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规模化种植茴子白菜。那灰绿色的白菜叶子莽莽苍苍,一眼望不到边。茴子白的绿与青松的绿交相辉映,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把沾岭山装扮成一个绿色的海洋。绿色的海洋中也会看到灰白色的存在,集中连成片,那是沾尚人建设的蔬菜大棚,里面种植的是蘑菇。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他们又开始了科教兴农,现代农业在沾岭大地上正生根发芽。
  三烈村往南两公里,是清漳河源头的起始处,那个年轻的沾尚镇镇长把这里描绘成一个美轮美奂的人间仙境。深入其中,美景自然是有,但我还是被一种魔幻的场景惊呆了——100多头牛,响着铃铛、低着头,在一片开阔的草甸上吃草。乍一看,以为自己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天空中像是响着经典歌曲“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惊奇中赶紧拍照、赶紧录像、赶紧发到朋友圈——这是沾岭人规模化养殖、合作化养殖的壮观场景,在游客眼里,这是惬意的美景;在沾岭人眼里,这分明是金山银山。
  沾岭山是人的天堂,也是动物们的天堂。一路走过,松鼠出没是自不必说的;略微带点怕人的野兔时不时地横穿马路,然后,很快又消失在草丛中;野公鸡五彩斑斓很是好看,多数时候形单影只,但在东五川到闹林沟的路上,见到一群小野鸡,有5只,聚在路边的草丛中,不怕车,也不怕人,像是嬉戏的孩子们,无暇顾及人和车;野猪很多,獾也不少,黄鼬经常光顾村里,前年有人还在沾岭山盘山路上拍到了华北豹。不知道还有哪些野生动物出没于这片绿荫之中,但沾岭山无疑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馨图画。
  沾尚镇的父母官们很有思路,用红色滋润灵魂,靠绿色发展经济。他们亲自当导游、亲自作演讲,积极为沾尚镇的乡村振兴鼓与呼!
  省作协的采风团队来了,太原市作协的采风团队来了,市文联的采风团队来了,昔阳县作家协会的会员们更是多次深入一线。
  沾岭山正以更加美好的前景展现给世人,沾尚镇正以更加豪迈的步伐步入新的征程!
  沾尚镇,好样的!

董彦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2-01期

  • 第2022-11-30期

  • 第2022-11-29期

  • 第2022-11-28期

  • 第2022-11-27期

  • 第2022-11-26期

  • 第2022-11-25期

  • 第2022-11-24期

  • 第2022-11-23期

  • 第2022-11-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