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机前反复斟酌图纸数据,数控机床上打磨精致工件,电子屏幕前琢磨流程优化……在临汾市鑫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申青林劳模创新工作室,这就是申青林的日常工作。
30年磨一剑。在读大专学历的申青林,于无人之处细雕琢,在机床上绽放创新之花,先后获得46项国家专利,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等荣誉,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草根发明家”。
申青林出生在农村,从小爱琢磨的天性使他对身边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他喜欢蹲在路边观察修车、钉鞋的人,在父亲打工的厂里玩耍,琢磨着眼前大块的铁疙瘩如何能做成各种形状的零件。申青林学着大人的样子鼓捣各种零件,将其变成自己想要的物件。
初中辍学后,申青林开始在电焊铺当学徒,学习机修和电焊。20岁时学成出师,在自家院里开了一间小电焊铺,加工制造农用器具。申青林好琢磨,不仅出手快,而且活儿干得精细入微。从集取暖做饭、烧水、烤制食品于一体的水套炉子,到利用拖拉机废旧轮胎改造轮胎式鼓风机,对机修零件的热爱与天赋使他在这一领域如鱼得水,对各种技术一点就通、一学就会,做出来的机器结实耐用、物美价廉,在村里村外树起了好口碑。
二十多年前的农村,掰玉米绝对是个耗时耗力的体力活。为了帮助村民解放双手,申青林多次实验改进,发明了一款三轮车载式玉米脱粒机,只需要人工把玉米穗带皮放进机器,玉米粒、玉米皮、玉米芯就会自动分离出来。村民们口耳相传,玉米脱粒机一炮走红,县农机公司慕名上门签订了30台定制合同,申青林捧回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在一次参加上海矿山机械展会时,申青林听说矿石制粉是行业一大难题。回厂的路上,他无意之中看到路边一个漂亮的花瓶,灵感突现,将粉碎机的原理与花瓶的外观相结合,通过增加锤头的数量与筛粉面积,仅用一周时间就研发出三转子高效锤式破碎机。此项发明不仅获得国家专利,而且在制粉技术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靠着一技之长,申青林练就了绝活绝技。2016年,在作客户调研时,他发现传统的制洗砂流程繁琐、占地面积大,需要大量的土建施工。针对这些问题,申青林细心琢磨,研发了制砂洗砂一体机。与传统制洗砂设备相比,一体机集上料、破碎、筛选、洗砂、脱水于一体,简单精巧,便于移动,不用现场安装,落地即可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成为公司的主力畅销产品。
“研发过程中,我发现洗砂会产生大量废水,既污染环境还造成了极大浪费。”农村娃出身的申青林,懂得水的宝贵。他沉下心,翻阅书籍,请教专家,用一年多的时间,将重型带式压滤机研发成功,作为一体机的配套污水处理设备,实现了污水循环再利用。
在冰凉的机械和烈焰的舞蹈中,申青林把工匠精神倾注于一个个零件、一道道工序、一次次试验,在寂寞中淬炼操守,在奋斗中铸就精益。
近年来,随着矿山、建材骨料公司的规模化发展,对破碎机时产要求越来越高。复摆颚式破碎机是常见的破碎设备,然而长时间使用时,定颚和动颚之间会产生磨损,导致排料间隙变大,需要调整二者之间的距离。传统的手动调节费时费力,而且丝杠承受的冲击力会导致其弯曲断裂。申青林综合多种调节方法,反复试验,多数据对比,发明了液压复摆颚式破碎机,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让破碎机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变得更高,如今被广泛地应用在破碎设备上。
工匠,靠的是日积月累,靠的是铁杵成针。正如申青林所说,好工匠就应该像淬火轨,耐磨、坚硬。毫厘之间,修己以敬,经过时间的洗刷、岁月的磨砺,申青林把小事做到了极致,这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境界,凝聚成工匠精神的底色,检验着工匠精神的成色,展现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优秀本色。
本报记者杨文俊